• 26阅读
  • 0回复

学生办学 半学半教 西南师范学院办起学校四百多所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8-11-15
第6版()
专栏:

学生办学 半学半教
西南师范学院办起学校四百多所
新华社重庆14日电 西南师范学院的学生们在党委领导下,实行半学半教,从今年8月份以来自办和协助有关部门办起了四百多所学校。这些学校包括托儿所、幼儿园、小学、中学,一直到大学。学校的形式有半工半读,有业余性质的夜校、函授班、单科性训练班及间日制、三日制、星期日制等多种多样,组织了数以万计的职工、农民和街道居民入学。同时,这个学院还开办了家庭教育讲座和九所教师辅导站,近千名学生参加了扫盲,并且有一百多名学生到农村去调查研究农村办学情况。这样,一个以师范学院为中心的教育网初步形成。全院50%以上的学生参加了办学工作。
在办学中,他们坚持了向工农开门的方向,全院所办的学校工农成分的学生占总数85%。他们到农村、工厂、街道去挨家挨户动员,把文化送上门,把学校办到工厂、人民公社和街道。没有课堂,就借餐厅、旅馆的房子和空地;没有教具就自己动手制作,或凑钱去买粉笔、刷子。在教材的选择和编写上,学生们都注意既适合工、农群众的迫切需要,又能帮助他们提高理论知识。因此学生们都事先访问工农群众,和工农同住同劳动,然后结合工农特点针对实际需要编写教材、改革教学。他们自己编写了百种以上受工人、农民欢迎的课本、讲义和教学大纲。
过去,这个学院的学生进校以后,四年内在学校闭门学习的时间就有三年半以上;虽然过去从一年级开始,每年都要学习心理学、教育学、教学法等教育课程,但实习过程不到三个月,加上部分教师资产阶级教学观点严重和一些教材的脱离实际,学生们学到的知识随学随忘不易巩固。中文系四年级学生刚开始参加办学时,有一半以上的学生不知如何写教案。可是通过大办学校、边学边教以后就大不相同了。现在,他们不仅自己会编教案、教材,同时不少学生还可以教两门或两门以上的课。现在,学生们通过办学的锻炼,不但能教一般的中学和中等师范学校,并且能教工、农业中学等各式各样学校的学生。学生们还根据自己教学中发现的问题如“民办托儿所如何实行全托制”、“乡社党委如何领导和管理民办中学”等展开了群众性的科学研究,并写出了有价值又结合实际的学术论文五百多篇。
一些过去不太安心在师范学院学习的学生,在办学实践中切身体会到了教育事业是党的事业的一部分,懂得了培养“人”的工作的重要性,大大巩固了专业思想。中文、化学、教育等系的许多学生,每个星期六不分天晴下雨都摸黑到几十里地以外的农业中学去教课,常常是深夜才回学校。学生们在工厂农村办学的同时,还抽空参加劳动生产,学生和工农的关系进一步密切起来。天旱农村缺乏劳动力的时候,学生们就去支援;学校办工厂、农场的时候,工人、农民也派出自己最好的能手去指导。大学生不再觉得工人、农民又笨又粗,工人、农民也不再把大学生当外人了。
这个群众性的办学运动,使过去怀疑党的教育方针和办学方针的教授、讲师,在事实面前不得不承认党的方针的正确、伟大,不得不表示愿意向群众学习。不少教师还参加红专大学授课,和学生一起调查研究民办中学的情况、问题。不少教师从事实中认识到理论脱离实际的严重性后,表示愿意放下架子,到实际中去寻珠取宝。(附图片)
欢迎!欢迎!    苗地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