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阅读
  • 0回复

上海工人是怎样学理论的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8-11-15
第7版()
专栏:

上海工人是怎样学理论的
?夫
毒草锄掉,鲜花怒放
上海市的劳动人民自觉地要求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理论的强烈愿望,早已有所表现,反右斗争的经验使他们感到为了对敌斗争非学习理论不可。解放后,人们受到了党的教育。这些教育给人以一种启示:要把革命的道理解透,要使自己的觉悟不断提高,而且能自觉地引导客观形势向前发展,除了必须积极参加实际斗争外,还必须通过理论学习改造和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并且,正如求新厂修造车间的党支部书记马仕亭同志(不脱产的工人)和宣传委员陆顺昌同志(冷作工)所痛切感觉到的,为了解答工人同志日常提出的一些问题,也非学习理论不可。在这种真正自觉的基础之上,上海求新厂修造车间哲学学习五人小组就在今年3月自发地组织起来了。他们冲破了“老粗”不能学理论的神秘观念,经过一段时间摸索,取得了经验。
上海市的这个第一个工人哲学学习小组,对上海市基本群众迫切要求学习理论的带头作用很大。全市各厂相继成立了哲学、理论学习组。现在,这些小组已与人人学习毛主席著作、大闹文化革命、大办业余学校的运动相结合,在各业余学校内设立了哲学系、哲学班和社会科学讲座等。求新厂的学习组织形式早已由五人小组发展到四百多人的学习班,现在已成立了哲学研究班和造船专科学校。上海市店员的学习已由市属第一百货公司发展到了各国营商店。郊区的农民也已开始学哲学。
学习理论,推动生产
最近时期上海基本群众学习理论的情况,说明了以下一些问题:
1、随着社会主义革命的深入发展,党的基本群众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的需求也就愈为迫切。在社会主义革命的初期,进行三大改造,解决经济上的所有制问题。在这个时期,个人与集体的矛盾,资产阶级上层建筑的意识形态与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有些还未完全暴露出来。整风和反右斗争,使得这个矛盾得到了充分的暴露。其中除了右派分子与我们之间的敌我矛盾外,更多的情况是属于个人主义旧观点与新社会基础之间的也即人民内部的矛盾。毛泽东同志及时地提出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教育了全国人民。反右派斗争和整风运动的胜利,给全民思想大解放奠定了基础。邪气被扫除了,个人主义旧观点与新社会基础之间的矛盾得到了克服,以及在党的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的光辉照耀之下出现了生产大跃进的新形势,这一切都促使群众的觉悟水平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阶段:自己觉得不学习革命的理论是不行的。上海国棉一厂的学习小组长朱有弟说:“我们一定比一般人辛苦些,照样要开会、学文化,但是理论也一定要学习,没时间,就挤。”她们自觉地订了学习制度,自觉地坚持学习。
2、革命的理论来自实践,反转过来理论又指导实践,推动生产前进。在上海市劳动人民学习理论的过程中,差不多每一次学习都证明了这个真理。上海机器厂的工人学习小组在懂得了不仅相信鬼神是迷信,而且凡是相信实际不存在的东西都叫作迷信,接着就联系到盲目地迷信工程师、技术员以及外国书本上讲的许多事。在打破迷信后,水泵(该厂的主要产品)中原来说不可省的管子也省掉了,搪床上的工具也革新了。他们在讨论到客观规律与主观主义时,检查出:报废的机床,经过修理,还可以用;领导上对提高生产定额怕群众思想不通等等的顾虑也是主观主义的,因为群众要求的定额比领导上提出的还要高。东郊区农业大学哲学课学习到经验主义的错误时,合作社副主任(不脱产)在检查到番茄每亩上肥五十石亩产一百二十石就满足了的老经验以后,就追上厩肥,使番茄篷加高一层,要求亩产三百石。求新厂的学习组在学习内因是根据外因是条件时,将一个常常不能完成任务的王元元组(生产组)与另一个在同样条件下能完成任务的唐阿才组加以对比研究,找到了前者抓生产不得法及缺乏思想工作没有政治挂帅的内在原因,就设法对症下药提高了生产力。这样的事例在劳动人民的学习过程中是普遍存在的。它完全证明了:革命的理论一被劳动者掌握,就能直接促进生产;革命的理论与群众的实践一经结合,二者就互为因果,相互促进。
学习的好坏不决定于文化水平
3、革命的理论人人都可以学,但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毛泽东著作是有强烈的阶级性的,所以只有真诚愿意革命的、有阶级斗争和生产斗争实际经验的人才能学得好、用得对,唯文化条件论是错误的。不少人一谈起理论学习,总是先考虑文化水平,以为只有较高的文化水平才能学习理论。但是,上海市劳动人民学习理论的实践经验证明:学习革命的理论,文化条件不是主要的,实际的阶级斗争和生产斗争经验倒是不可缺少的。国棉三厂十一个小组,二百五十多人中,小学程度的占62.3%,文盲(扫盲前)占3%,其余的才是中学的程度。据求新厂的经验,学得好不好,不在于文化条件的高低,而在于有无革命和建设的实际斗争经验。他们那里有三个中技毕业生,文化程度比一般工人是较高的,但是他们还不如其他工人学得好。至于用得对不对,更不决定于文化水平的高低,而主要决定于立场、思想意识、学习态度的正确与否。一定的文化是学习理论的条件,但是缺乏它也不是不能学。因为他们学习的本子,都是“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矛盾论”、“实践论”、两论“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和“红旗”等等;学习的方式,是能阅读者阅读,不能阅读者就听人家逐段念逐段讲,通过自己的领会,参加讨论。
走过一段曲折的道路
4、正确的学习态度决定正确的学习方法。劳动人民与知识分子不同,劳动人民的学习态度是老老实实、虚怀若谷和实事求是的。知识分子则往往自高自大,用疑难的态度对待革命导师的著作言论,或者用一套教条主义的死板公式吓唬人,束缚人。求新厂的五人小组,在开始的一个月左右的学习时间内,曾经走过了一段曲折的道路。起先是从十七、十八世纪的机械唯物论讲解起,那时群众反映:哲学“像城隍庙里守门的丈二金刚那样摸不着头脑”。其后又纠缠于如茶杯、茶壶是否在运动等的争论,那时群众又反映:这样不解决什么问题,收效不大。经过这两段的失败,通过大家议论,才走出了教条主义的旧公式,找到了以学习毛泽东哲学著作为主的便于理论联系实际的道路,先学习“两类矛盾”,再学习“矛盾论”、“实践论”和两论“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等等。于是大家反映:“毛主席讲的就是我们做的,使我们有亲切之感,容易引导我们结合当前的实际问题。”这与某些知识分子是大不相同的,前者对毛泽东著作有“亲切之感”,而后者却认为毛泽东的著作不值得他们当作理论来学习。这是正确的与错误的两种学习态度的分界线,也是能否正确地贯彻理论结合实际这一方针的分界线。
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他们的学习方法之一,是高举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战斗旗帜,批判与自我批判同时并举,通过人的改造和提高促进工作和生产。上海市第一百货公司的学习小组在讨论矛盾问题时,联系到业务与群众工作的矛盾,用一个先进者——女同志,小孩多,营业员兼团支书,业务工作与群众工作都做得好,和另一个落后者——男同志,家务负担轻,不愿搞群众工作,开会老缺席,业务工作和群众工作都做得差的情形对比研究,展开了批评,鼓励了先进,改造了落后。求新厂修造车间哲学组学习到“矛盾论”中的两种宇宙观时,结合这个车间多年来的埋怨情绪,讨论了全面观点与片面观点问题,经过这个车间的工会主席和党支部宣传委员带头作自我检讨,并联系到主观片面性的阶级根源及旧社会影响的挖根批判,使这个车间的面貌得到改变。车间副主任杨诚经过学习克服了“吃力不讨好”的事务主义作风,群众就用大字报表扬他,说他现在“心中有数,马列主义学得好。”这样的事例到处皆是,充分表现了劳动人民直率无私的优良品质,和他们对学习革命理论的热心。
他们的学习方法之二,是确切地联系当前的形势、边学边用、推动生产。他们既不脱离实际钻牛角尖,也不夸夸其谈,泛泛地联系实际。他们的要求,是用确切地联系当前形势的办法来体会文件的精神实质,既学到了理论,又领会了政策,并且用之于行动。在目前形势下,他们的每次学习都起到了推动生产跃进的作用。江南造船厂造船车间的学习小组在讨论批判了“多了不能好,好了不能快,快了不能省”的思想问题后,就解决了工种之间的协作问题,在原有的条件之下,使生产能力更多地发挥了作用。五千吨的“和平二十八号”提前下水了。船台周期只八十三天,这件事对其他船厂也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8月以后在市委的全市跃进再跃进的号召之下,求新造船厂掀起了“缩短造船周期”的运动。哲学的学习就抓住当时的这个主要矛盾,在过去学习批判主观主义的设计和不合理的工艺过程的基础上,经过对墨守陈规、照搬照套的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的揭发,找到了缩短造船周期的关键。在解决了这个主要矛盾问题、即缩短造船周期到八十二天的指标实现了以后,有些同志又有“差不多”的松劲情绪。哲学学习又结合这种情况,在9月份开始以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发展观点研究“跃进有没有底”的问题,以保证生产的不断跃进。工人阶级的先进性,决定了工人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的接受程度,比之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要优越得多。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