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5阅读
  • 0回复

苏联教育制度的重大改革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8-11-17
第4版()
专栏:

苏联教育制度的重大改革
方萱
教育改革中的一根红线
自从苏联共产党第二十次代表大会以后,苏联在教育制度上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贯穿在整个改革中的一条红线,就是加强教育同生活的联系。
苏维埃政权成立四十多年以来,苏联共产党和政府无论在发展中等教育、高等教育或专业教育方面,都取得了重大的成就。目前在苏联,平均每四个人当中就有一个人在学校学习。现在这个新学年,苏联的大学生达到二百一十五万人,这比人口总和与苏联相等的英、法、西德和意大利四国的大学生总数还多三倍。苏联在教育方面取得的辉煌成就,连资本主义国家也不得不承认。例如,率领美国代表团访问过苏联的美国教育司司长德锡克说:“我们简直不能设想:苏联作为一个国家对作为国民进步手段的教育作了怎样大的努力……十个美国教育家回国的时候,由于他们的所见所闻而清醒过来了”。
但是,苏联并没有满足于已得的成就。近几年来,苏联共产党和苏联教育工作者不断指出,苏联教育在迅速发展中还存在一些缺点,主要的缺点是,教育同生活存在着脱节的现象。过去,中学毕业生往往由于缺乏劳动锻炼,对参加工农业生产有畏惧情绪。另一方面,到工厂工作的中学毕业生,也由于锻炼少而感到工作很吃力。随着中等教育的普及,绝大多数的中学毕业生都要投入生产,因此,这个矛盾日益更加突出了。
列宁曾经说过,“没有年轻一代的教育和生产劳动的结合,未来社会的理想是不能想像的”。苏联共产主义建设新阶段的任务日益迫切地要求,彻底消除教育同生活和生产脱节的现象。
为了克服教育同生活脱节的现象,苏共第二十次代表大会提出了在中小学校普遍推行综合技术教育的任务。在今年4月召开的苏联列宁共产主义青年团第十三次代表大会上,赫鲁晓夫同志进一步提出了大力改革教育制度的方向,明确指出,苏联中学的主要任务,不是过去那样为高等学校准备力量,而是培养青年走向生活,参加共产主义建设。最近,苏共中央主席团批准了赫鲁晓夫同志关于加强学校同生活的联系和进一步发展苏联国民教育制度的意见书。目前,改革教育制度问题已提到苏联当前重要工作的日程上来了。
中小学的综合技术教育
最近几年,苏联的学校在使教育和生产劳动相结合方面作了很多工作。各地中小学普遍推行了综合技术教育,即从低级班起就设立劳动课,四至七年级的学生每周在学校的小工厂里劳动两小时,八至十年级的学生除了每周两小时的生产实习以外,每年还要直接到工厂或农村去劳动六十至八十小时。这个措施的实行,使学生受到了一定的劳动生产的锻炼,增强了学生的劳动观点。这几年,苏联有很多地方创造了教育和生产劳动相联系的好经验。其中,斯塔夫罗波尔边疆区、梁赞州、乌克兰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共和国的经验,受到了苏联全国普遍的重视。
斯塔夫罗波尔边疆区创造了学校同农业生产相结合的先进经验,到目前为止,这个地区一共组织了三百一十四个学生生产队,参加生产队的有二万五千名中学高年级的学生。集体农庄分配给学生生产队负责一定的土地,规定他们完成一定的生产任务。平时参加生产队的学生们按一定的时间到田里去劳动,暑假期间,这些学生整日都在地里劳动。今年,学生生产队一共播种了三万四千公顷玉蜀黍,普遍获得了丰收。而这些学生的一般课程的学习成绩,不但没因劳动而降低,反而平均提高了2%。学生们在集体劳动中大大发扬了共产主义精神,加强了纪律性和对工作的责任感。赫鲁晓夫同志对斯塔夫罗波尔边疆区的这个经验估价很高。这个经验现已在全苏各地推广。
受到全国重视的梁赞州的先进经验是,学校办农场。现在这个州的每一所中学都有二十至七十公顷的教学实验农场。去年一年,梁赞州中学高年级的学生作了三百万个劳动日,供给国家几万吨粮食和九万三千吨青贮饲料。苏联有很多州,现在正在研究和采用这个经验。
四年以前,在乌克兰的一部分中学里试行了专业技术教育,即学生在接受一般中等教育的同时,还掌握一门技术。在这四年中间,这些学校培养出了一万七千多名掌握了旋工、钳工、农业机械等专业技术的毕业生。上个学年,在乌克兰已有三千五百个中学采用了这个办法,那里的学生分别掌握四十四种不同的专业技术。明年,这样的中学毕业生将增加到八万多名。
在俄罗斯联邦共和国,上个学年在五十个中学试行这样半工半读的制度:学生的整个学习期限为十一年,前八年进行一般的教育和综合技术教育,后三年学生每周约有一半的时间在工厂、农庄等经济部门参加劳动。这个制度试行的效果很好,所以这个学年在俄罗斯联邦共和国约有二百个中学采用了这个新制度。
中等教育的两个阶段
但是目前学校普遍推行的综合技术教育,还远不能解决教育同生产劳动相联系的任务。最近,赫鲁晓夫同志建议,把中等教育分成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包括综合技术教育的七年或八年制学校的义务教育。第二个阶段着重于专业教育。这个阶段的方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苏联各地的先进经验在这里有很大的参考价值。赫鲁晓夫同志建议,七年或八年制学校毕业的学生,无例外地都要参加生产。他认为第二个阶段最适宜的方式是,青年不脱产参加夜校和函授学校学习。在生产岗位上学习的青年,每周可以得到两三天的学习时间。
最近,全苏各地在讨论赫鲁晓夫同志的建议中,大家表示非常赞成赫鲁晓夫同志关于把中等教育分成两个阶段的建议。在赫鲁晓夫关于苏联七年计划控制数字的报告提纲里规定,到1965年将实现从七年制普及义务教育向八年制普及义务教育的过渡,并且要大力推广夜校形式的和函授的高等和中等专科教育。著名的苏联教育学家凯洛夫最近在苏联“共产党人”杂志上发表的文章中说,教育改革以后,十五、六岁的青年就可以参加生产劳动,这样一来,“在解决像消灭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差别这样的共产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中,教育的作用日益提高”。他认为,学生从事的劳动应是提高教学和思想教育质量的基础。
高等教育的改革
这几年,苏联在高等教育方面也进行了一些改革,这些改革在使高等教育同实际、同生产的联系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这首先表现在高等学校招生制度的改变上。苏联高等学校的教学经验证明,一个从生产岗位上来的大学生同一个直接从中学来的大学生比较,前者在对待学习的态度和学习效果上都比后者强得多。因此,苏联就确定了高等学校招生时,主要招收有两年工作经验的青年。1957年,苏联高等学校一年级新生里,具有两年工龄和在军队中服过役的青年占总数的27%,今年这个比重已上升到80%。高等学校的分布情况也有了很大的变化。四、五年以前,苏联高等学校主要集中在莫斯科、列宁格勒等大城市里,同生产实际脱节。这几年情况变了。例如,近年来随着苏联东部的开发,那里的高等教育网正在不断扩大。现在苏联东部已有二百多所高等学校,拥有五十多万名大学生,约占苏联大学生总数的四分之一。为了使教育密切结合生产,近年来苏联大大扩展了夜校和函授教育网。1957至1958学年中,苏联的二百一十五万大学生里有八十八万名是在夜校和函授学校学习的。这个学年,在夜大学和函授学校学习的大学生要达到九十五万人。
大力兴办夜校和函授学校是苏联高等教育今后发展的方向。夜校和函授学校的方式是教育和生产劳动密切结合的好办法。同时,根据共产主义要求人全面发展的原则,多办夜校和函授学校,就可以使生产岗位上的人有更多的机会按照自己的愿望去学习艺术、音乐、人文科学等。
最近,赫鲁晓夫同志在关于改革教育制度的意见书中指出,现在许多大学毕业生的实际锻炼很差,因此他建议改组高等教育。他认为,在大多数的学校里,学生头二、三年的学习应是不脱产的。从三年级开始,学生每周应有二、三天参加生产,只有到了最后两年,除了生产实习必需的时间外,才可以完全脱产学习。在赫鲁晓夫同志的意见书里和苏联教育工作者关于改革教育制度的意见中,都建议工厂、农场办大学,并且也提倡大学办企业。
现在苏联各地正在热烈讨论赫鲁晓夫同志的建议。三至五年以后,苏联的学校将改组完毕。苏联教育制度的改革,无疑地将加速苏联向共产主义前进的步伐。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