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阅读
  • 0回复

“祖国大联唱”是一组好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8-11-17
第7版()
专栏:

“祖国大联唱”是一组好歌
西南师范学院学生 廖衍勋
发表在“歌曲”1958年十二期上的“祖国大联唱”是一组好歌。它是由诗人王亚凡、沙鸥、丁力和作曲家李焕之、孙慎、张鲁、李群集体创作的。这组歌曲从各方面反映了祖国在1958年中出现的新气象,热情洋溢地歌颂了在党领导下的中国人民的冲天干劲和英雄气概,也从这些神话般的事迹中展望出祖国美好的明天,使我们产生了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更大热情。
这一组歌曲的曲调虽是四个作曲家分别写成的,各有独特的手法和风格,但整个听起来仍然是和谐、统一的,在结构上也相当连贯、完整。
第一首歌曲“诗的祖国、歌的祖国”是齐唱曲。写得十分流畅、亲切而又平易近人。这支歌的整个旋律唱起来使人感到很熟悉很自然。
第二首歌曲“钢铁颂”,作者运用了的节奏,来表现我们要在短时间超过英国的钢铁意志和快马加鞭的英雄气概。旋律的进行,作者用了很多八度上下跳进的淳朴、粗犷的民歌手法表现了钢铁战士的豪迈的气概。
第三首歌曲“田头小唱”则是以领唱、齐唱、混声合唱等多种演唱形式,热情地唱出了我们农业丰产的无限喜悦和兴奋的心情。旋律别致、优美,很富于乡土风。音乐的特点是以劳动者的真实感受来表达歌曲的感情。当你听到领唱者唱出“为什么就长得这样好”时,会情不自禁地和应着唱出“长得这样好”。此外,在舒畅优美的乐句叙述中,衬托有劳动号子的声音,使这首歌曲从头至尾表现了丰收的兴奋心情。
第四首歌曲“敢想敢干”基本上是一首男声对唱曲,主题旋律很简单,但作者使二重唱和合唱穿插组合起来,就显得非常丰富有趣,好像是一群劳动者在一块进行一场有趣的谈话。有个别人物的发言,也有群众的和应。这场谈话完全显示了劳动人民的乐观情绪和英雄风格。青年人(男高音)的旋律活泼有朝气,老年人(男低音)的旋律坚实、沉稳,这两个主题在调式色采上、节奏上及演唱者的音色上都具有鲜明多采的对比,但它们又是统一谐和的,尤其在二重唱的结合中达到了高度的艺术效果。
第五曲“东风压倒西风进行曲”是以进行曲风出现的,它表现了中苏两国的团结是无比强大和坚强有力的。节奏坚实雄厚,在严谨的曲调中饱含着热情,歌曲的主题鲜明易记。
这个“联唱”的最后一曲“祖国的明天”值得特别一提,通过上面五首歌曲的演唱,使我们看到了祖国崭新的面貌,这首歌曲通过充实的思想内容,丰满的和声,优美抒情的旋律,把我们的理想形象化了,为我们构画了一幅美好的图景,当唱“绿树丛中红厂房,轰隆隆的机声遍田间,人人都是多面手,做工耕田写诗篇”的时候,那种劳动场景是多么令人兴奋啊!唱着这样的歌曲,我们的心情舒畅、美好,我们的热血沸腾,我们更加热爱祖国,更增加了我们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
写歌词的诗人们吸取了新民歌的优点,既概括了现实生活中最激动人的现象,又把我们的精神提到更舒展更美好的境界。在曲调方面整个联唱都渗透了民间音乐的气质,词曲结合得很好。这些歌曲分开来也可以单独演唱,很适合群众的需要,在社会主义歌唱运动大展开的今天,我们衷心地期待歌曲作家们能多创作这一类通俗的、而且在思想性、艺术性上又有所提高的作品。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