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阅读
  • 0回复

上海工人炼出更多好钢 群众运动无往不胜,日产量比十月份跃增近倍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8-11-18
第1版()
专栏:

上海工人炼出更多好钢
群众运动无往不胜,日产量比十月份跃增近倍
本报上海17日电 上海各大型钢铁企业中一个波澜壮阔的群众运动正在进一步展开。群众运动横扫生产中的薄弱环节,加上全国各地的支援,全市钢产量突飞猛进,质量普遍提高。11月上半月,全市共产钢十一万多吨,平均日产七千三百五十吨,超过10月份平均日产量将近一倍,等于9月份的三倍多。
这半个月来生产跃进的特点,是新建炼钢车间的生产情况趋向正常,产量逐步上升;老车间进一步挖掘潜力继续猛进。上钢一厂和上钢三厂两个年产量各六十万吨的新转炉车间,自10月上半月大搞群众运动以后,开始扭转了生产不稳定局面,日产量从三、四百吨猛增到八百吨上下,并有三天的产量突破一千吨大关。两个全国高产红旗车间——上钢三厂平炉车间和上钢一厂老转炉车间,11月以来连创快速炼钢新纪录。三厂平炉车间每小时产钢量比10月份增加一点二吨,半个月内连创二十一个快速炼钢新纪录。炼钢老将孙万银15日亲手以三小时二十二分钟炼出了一炉四十五吨钢,创造了全国小型平炉炼钢的最高新纪录。一厂老转炉车间这月上半月内有十天的产量在一千吨以上,这是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
现在,上钢一厂、三厂等大型钢厂的炼钢车间里,充满一片战斗气氛。大字报和大喜报满墙满壁。越是原来生产薄弱的车间,大字报贴得越多,群众运动的威力也越显著。上钢一厂和三厂两个新车间的工人两三天内贴出了几千张大字报,这两个车间在10月上半月群众没有发动以前,干部忙乱不堪,工人无所适从,设备故障频繁,生产极不正常,日产量长时间停留在二、三百吨的水平。10月下半月,干部中批判了“新车间新工人多,只能靠行政命令办事”的错误观点,深入群众,抓住炉衬、化铁炉等生产和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发动群众大鸣大放,使生产迅速正常起来。上钢三厂新车间的炉衬工段,原来打砖、砌炉的质量很坏,有的炉子砌好以后,没有炼钢就烘垮;现在打砖、砌炉的效率不仅快,而且质量好,平均一只炉子过去只能炼二十多炉钢,现在已可以炼到四十二炉,高的达到八十二炉。车间里经常有几只后备炉子,消灭了因为没有炉子而停止吹炼的现象。在大鸣大放中间,新工人的觉悟大大提高,共产主义协作精神也大为加强,大家都努力钻研和熟悉技术。
上钢一厂平炉车间,10月份以前曾经连续三个月没有完成国家计划,干部愁眉不展,车间里冷冷清清;10月份发动群众以后,大破保守思想,大胆扩大炉膛容积,工人们几次到全国平炉高产红旗的上钢三厂平炉车间学习,并和三厂展开竞赛,掀起了热火朝天的“学三厂、赶三厂、超三厂”的群众运动。领导干部和工人一起,实行三班抓、炉炉抓,人人关心生产。这个车间原来两座设计能力三十吨的小平炉,现在改进后每座装到六、七十吨,高的到七十六吨。在不增加人力和设备的情况下,10月份产量增长近一倍,利用系数由八点四六吨跳到十五点七四吨,11月上半月平均日产量比10月份又提高五十五吨,利用系数达到十七点五四吨的新高峰。
各厂在大搞群众运动中,克服了生铁和焦炭来量少、质量差所造成的许多困难。10月份以来,因为大部分炼钢车间用土铁、土焦炼钢,因而化铁炉常被冻结,转炉风眼堵塞,钢锭模脱不出来,工人们就创造了很多办法来解决这些困难。上钢六厂的工人采取精选焦煤、加料均匀、保持风眼畅通等办法,已基本上消除了化铁炉冻结现象。冶金局中心试验室职工创造了一种冲模器,大大提高脱模工作的效率。
许多厂的科室干部、服务人员都主动参加原材料的整理、运输和加料等突击工作。各钢铁厂工人们在原料质量不好的情况下,不但保证钢的产量,而且注意提高质量。他们采取多化验、勤化验的办法,掌握原料和钢水成分。有的厂工人们到码头上取样化验生铁,化验室和车间也紧密配合,快速化验钢水质量。炉前工人也普遍采取措施,脱去钢水中的硫、磷杂质。上钢六厂老转炉车间的青年炼钢班从8月到现在炼出的钢,合格率在92%到99%以上。上钢一厂和三厂两个大型新转炉车间生产的钢锭质量也有显著提高,11月份以来,大部分钢锭都可以轧成钢材。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