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8阅读
  • 0回复

我们的好炊事员马锦屏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8-11-18
第3版()
专栏:

我们的好炊事员马锦屏
本报记者 张碨
湖北孝感县城关人民公社成立后,一时食堂找不到炊事员。妇女们说,围着锅台转了几十年,现在有机会参加生产,那个还愿意再洗碗做饭?这时一个年轻妇女出来自荐说:“我来当炊事员。”
这人叫马锦屏,今年才二十三岁,是一个工人的妻子。大家讨论办食堂时,她说:“任何事情都是为人民服务。一人做饭许多人吃;一人当炊事员让许多人撒手去生产,这有多光荣!”
9月1号食堂开张了。社员们考虑许多问题:病了吃饭怎么办?老人嚼不动怎么办?来了客怎么办?等等,都怕食堂不称心。马锦屏抱着“一心一意搞好食堂”的决心,想了许多办法。高嫂子一家五口人都有胃病,饭要吃软的;罗秀英一家人却习惯吃硬饭……马锦屏每次蒸饭时即按照她预先在这些人的饭钵上做的记号,分别下米放水。对老人和孩子,她每顿饭都另外准备了稀饭和面食。她自己还想法做些霉豆腐、霉千张、咸萝卜,买些虾、鱼、鸡蛋作菜,因此,每顿饭都保持了四、五样菜。开始有些社员喊菜咸了,或喊淡了,有人又嫌油放少了等等。社员在发表这些意见的时候,她总是耐心听着,慢慢地她熟悉了人们的口味,做的味道就很可口了,她做的菜大家常常抢着买。
马锦屏为便利社员,没有机械执行开饭时间。她经常给社员们把饭菜留在蒸笼里,使那些不同按时来到食堂的社员和学生们,随时吃到热呼呼的饭菜。因此,这个食堂每天上午总是从九点钟开饭一直开到十二点,下午从四点开到上灯。9月下旬有几天阴雨连绵,天气突然变冷。马锦屏便问独居的七十多岁的袁老婆婆吃饭有什么困难。袁老婆婆叹口气说:“别的困难没有,就是下雨路不好走。”马锦屏立即说:“那我给你送去。”接着,她在下雨的日子便给袁老婆婆送饭送水。从此以后,她发现谁病了,谁临时有特殊困难,就亲自把饭菜给送到家里。
马锦屏很注意食堂的清洁卫生。她给生病人的筷子编号,并排插在墙上的纸袋里,一般人的碗、筷也都餐餐消毒。当地群众原来都吃河里水,很不卫生,她一方面尽量改用井水,一方面还用漂白粉给饮水消毒。食堂的条件虽然很简陋,但是,到处干干净净,没有苍蝇。
马锦屏自当炊事员以来,天天从不亮起床把孩子送到托儿组,一直到晚上清好账时抱孩子回家为止,把自己整整一天的时间交给了食堂,没有怨言。
这个食堂办得好的风儿传出去后,参加食堂的人一下子由四十二人增加到一百七十四人。社员们普遍反映:“马锦屏是我们的好炊事员。”全公社的炊事员都向她学习,贴大字报表扬她。现在,公社已有三十五个食堂办得像马锦屏的食堂那样好。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