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8阅读
  • 0回复

从绿化到园林化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8-11-18
第8版()
专栏:知识小品

从绿化到园林化
北京林业学院绿化系副主任 陈俊愉
“深山远山森林山,
近山低山花果山;
农田耕地林网化,
梯田地埂桑园化;
条条道路林荫化,
个个城乡园林化。”
这是山西省在它们的园林化的规划中为人们提供的一幅美丽的图画。在全国各地基本实现公社化和粮食大丰收之后,人们都干劲冲天,对绿化工作有了新的兴趣和要求,纷纷提出了要在全国范围内实现园林化,把祖国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的大花园。
“园林”本来是个老名词,但是“园林化”却有了新的涵义。所谓园林,过去都指人工布置的花园、公园而言,一般面积较小,大多是仅以美化为主要目的。但是现在提出的园林化,既不能狭隘地理解为建一些园、造一些林,又在范围、内容和要求上远远超过了一般绿化。
园林化大体包括以下三个基本特点:
园林化的规模异常宏大,气魄无比雄伟。所谓园林化,就是要逐渐在全国范围内,在一切必要和可能的城乡土地上,都以生产为中心,结合生活需要,合理而因地制宜地植树、造林、种草、栽花,并进行其他措施(如经营副业、辟设文化娱乐设施、结合山川名胜增辟水景、修筑假山、亭、榭等)。显然,这已大大超越以往种几盆花、开辟若干花园或公园、四旁绿化或山区造林的范围,而是让全国都成为林木葱茏、百卉争荣、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的美妙境地。
其次,园林化的内容比一般绿化更为丰富。它不仅有花园、公园,更重要的是有林带、果园;不仅有树木花草点缀山川名胜,而且生产稻、麦、瓜、果、莲、菱、鱼、虾;不仅有供人工作和休息的优美场所,还配备了丰富而有教育意义的文化娱乐设施。园林化的结果,将使城市和乡村人民工作、生活在清新美丽的环境之中。同时人们还可以从园林化中取得木材、燃料、果、蔬、粮、油、水产、药材、香料、牧草、蜂蜜、蚕丝……众多的农产品,构成一种丰富多采、美不胜收的新型生产事业。
园林化的要求显然比普遍绿化是大大提高了,在绿化的同时,进而要求美化、香化、卫生化、生产化。如果绿化主要指的是在山区、旷地、厂矿、街坊和“四旁”等处普遍植树的话,那么现在还要考虑怎样把树木、花草、稻田、莲池配置得各得其所,参差有致,既合规格,又有变化,并且和山川建筑巧妙地结合起来,成为一片美丽的统一体。以往只考虑遍栽绿树,现在就要适当配合香花、芳草、鱼塘,蜂房,做到有色、有香、有副产。从前对平地种树、坡地种草重视不够,未能充分发挥植物调节温度、湿度、防风、蔽烟、消声、杀菌、保持水土、净化空气等一系列的保健效益,今后便应全面加强,做到处处清洁卫生、空气新鲜。
最近,林业部门已根据群众的这种要求,决定加速实现全国城乡园林化的方针。各地群众对园林化的工作更是热情高涨。例如北京地区的人们决定在生产大发展的基础上,大抵三年内就可实现用三分之一的土地种粮食、三分之一的土地休闲、三分之一的地方搞园林的“三三制”。到那时,真要做到朱副主席所指示的“木材用不完、瓜果吃不完、桑茶采不完”而又环境优美的境地。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