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阅读
  • 0回复

炉前整风后群众大发动 大冶钢厂扭转落后局面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8-11-19
第2版()
专栏:

炉前整风后群众大发动
大冶钢厂扭转落后局面
本报武汉18日电 大冶钢厂通过大搞群众运动,扭转了生产落后的被动局面,钢产量扶摇直上。在11月5日至11日的一周间,钢平均日产量达到二千四百一十三吨,比10月份平均日产量增加93.35%。
这个厂10月份以前,由于没有深入开展群众运动,不仅高产卫星放不出,生产计划也完成的不好。为了扭转这种被动局面,大冶钢厂党委根据中共湖北省委的指示,在10月下旬开展了炉前整风运动,通过总结前一段生产和布置11月份生产计划,发动职工群众全面“务虚”,检查生产跃不上去的原因。通过“务虚”找到了生产处于被动局面的根本原因在于没有深入开展群众运动,车间干部没有把生产计划交给职工很好讨论;有的车间干部在要放卫星时,只对工人说“明天要放卫星了,大家准备一下。”但卫星怎样才能放出去,要做那些准备工作,群众并不知道。工人中不协作的本位主义思想也相当普遍,使生产受到很大影响。
经过这次炉前整风,从基层干部直到党委书记、厂长都亲自参加炼钢,搞“试验炉”,和职工共同研究解决各方面存在的问题。中共湖北省委工业部副部长徐启明和中共黄石市委第一书记杨锐也深入车间搞试验炉。工人克服了本位主义思想,加强了协作。第二炼钢部唯一新建转炉车间,由于干部过去有“设备新、人员新,难以跃进”的条件论思想,没有积极发动群众想办法克服困难,生产长期处于被动落后的局面。经过整风,钢包、整模和化铁炉等工种的工人都主动协作配合转炉工人炼钢,做到不影响炼钢工人一分一秒;同时又建立了必要的制度,迅速改变了生产落后的被动局面,日产钢由二百四十吨跃到七百九十四吨。第一炼钢部平炉工段展开大协作,装料工人为了配合平炉缩短冶炼时间,在不影响炉子上料一分一秒的口号下,积极改进操作和管理,使炼一炉钢要装一百一十个料斗降到只装五十五个料斗。这样不仅克服了料斗不足的困难,还加快了装料时间。二号平炉职工在生产上掀起多装快炼运动,11日突破了日产四百吨钢的高产指标,达到日产四百六十六吨。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