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阅读
  • 0回复

湖南高塘广东东风两公社 用共产主义思想武装社员 驳倒各种“吃亏论” 顺利处理今年收益分配问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8-11-19
第3版()
专栏:

湖南高塘广东东风两公社 用共产主义思想武装社员
驳倒各种“吃亏论” 顺利处理今年收益分配问题
本报讯 湖南省长沙县高塘人民公社以共产主义思想武装社员,大破两个“吃亏”论,大大提高了群众觉悟,顺利地处理了今年的收益分配,推动了冬季生产大跃进。
高塘人民公社是由原榔梨、黎圫、高塘、长冲等四个乡的八十四小社合并建成的。对于今年的收入,公社党委决定采取由大社统一分配,适当照顾小社,并且实行伙食供给制和基本工资加奖励的制度。对于这个新的分配办法,大多数人热烈拥护,有少数人,主要是富裕中农,却表示反对。他们认为这样分,富社“吃了亏”,劳多人少的户“吃了亏”。有人写了一张大字报:“人民公社好,可惜搞大了。富社与穷社,分别很不少,我社粮食产得多,他社粮食产得少,要想提高生产力,粮食不可平均吃”。利民大队上中农伍亮臣,甚至经常不请假到长沙市去玩。他说:“如今吃点饭,拿点工资,混混算了。”
公社党委分析了上述情况,认为必须依靠群众,展开大鸣大放大辩论,以共产主义思想教育群众,才能搞好分配工作。
首先是开展大辩论,辩论的第一个问题是:统一分配富社是否吃了亏?通过辩论,使大家认清了谁也没有占谁的光,而是大家占了集体的光。原潭杨社是一个富社,他们经济作物多,收入大,今年劳动日单价达二元,有的人对统一分配不满意,说:“别的社收入少,我们辛辛苦苦搞一年,却要混在一起分掉,这不是明明白白吃了亏吗?”辩论中大家举出许多事实,说明他们富的原因,主要是党的领导和国家的支援。潭杨社过去是“水淹杨家山,米涨三元三”的地方,大部分人的生活穷困,过去几百年也没有富裕起来,只是在走上合作化道路以后,由于依靠集体力量战胜了水旱灾害,加上国家贷款支持和供应粮食,才逐渐摆脱了贫困。同时,大家也列举事实,证明穷社也可以变富的。黎圫社去年是个三类社,稻谷亩产仅三百斤,今年在党的领导下,进行了全民整风,鼓足了干劲,早中稻亩产达到千斤,粮食产量翻几番,劳动日单价提高三倍,这不是穷社变成了富社吗?最后,得出的结论是:要站得高,看得远,公社的前途,共产主义的前途,就是大家的前途。
辩论的第二个问题是:实行粮食供给制,劳多人少的户是不是吃亏?泉井大队在辩论这个问题时,不仅算了细账,对现在和将来作了比较;更重要的,是大家认识到,我们的劳动是为了建设社会主义,只有每一个有劳动能力的人,把自己一切力量都贡献出来,社会的物质财富才会越来越多,大家共同美满幸福的日子才能实现。每个人都有小有老的时候,将来都要靠社会供养,年青体壮能劳动的时候,就应该为社会多多劳动。
为了加强共产主义教育,做好分配工作,这个公社还组织了二千多人的宣传队伍,动员所有宣传工具,开展了规模巨大的宣传运动。宣传公社的优越性和明年的生产规划,大大鼓舞了人们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此外,公社还开展典型思想讨论,许多人提高了觉悟。
通过大辩论,个人主义、本位主义受到人们的鄙弃,共产主义思想深入人心。保家大队女饲养员曹春华,为了使母猪安全生崽,把铺盖搬到猪舍里,日夜守护,使母猪安全生下了四十八头猪仔。思想的跃进,带来了生产的高潮,这个公社秋收秋种已经完成,大家也同意按大社统一分配。 (黄科云、李沁沅)
本报讯 广东省阳江县东风人民公社最近通过供给制问题的大鸣大放大辩论,痛剿资产阶级思想,大刮共产主义思想之风,对“供给制会打击劳动积极性,使勤人变懒,懒汉变神仙”等错误论调进行了彻底批判。
东风人民公社决定在基本生活需要方面实行供给制。但是,一部分上中农却提出了“这种分配制度会使劳动力强的人吃亏”的说法。有人认为实行供给制将来虽好,现在可吃了“眼前亏”。如上中农梁开连说:“要等到我们不减少收入,起码还要二十年啦!”可是事实和这种说法恰恰相反,大塘村贫农为此给上中农逐个算了收入对比账。按照现定每人每月约九元的供给制水平,全村十七户上中农中有十六户增加了收入,只有全家四口三个劳动力的陈启泽暂时减少一点收入。但是,公社只需完成从现在起到明年上半年生产计划的一半,明年“七一”以后实行的供给制水平就要远远超过他原来的收入。
接着有人又提出反对供给制的第二个“理由”,说“供给制会打击劳动积极性”,又说从此“勤人会变懒,懒汉变神仙”。这种看法恰恰和广大贫农、下中农群众的看法相反。学地村的干部和群众为了驳倒这种论调,将本村在建立公社以后出勤人数增加,工作质量良好的实际情况摆出来,通过算细账,摆事实,分清了是非。学地村连队第四排排长林元圣说:“学地村连队取消评工记分后,出勤人数增加了四十八人,出勤率经常保持100%,而且由于实现了组织军事化、行动战斗化、生活集体化,每天实际劳动时间比以前多了二、三个钟头,这怎么能说勤人会变懒呢?”接着大家都根据各自知道的事实进行分析,认为:第一、实行供给制后,人人要社供给,人人就要为社劳动,每个人的劳动已不光为了自己,而是为了公社大家庭。所以群众的互相监督精神就会大大发扬起来,懒惰的人就难以躲过千百双眼睛。同时,过去不参加劳动的人这下生活由公社供给也开始出勤了;第二、因为公社实行了劳动组织军事化,生产行动战斗化,人人要遵守制度和纪律,否则给予批评,懒汉再也偷懒不了,就会逐渐变得勤快;第三,实行供给制后,生活得到解决,丢掉了沉重的家庭包袱,贫农和下中农就会更加积极劳动。社干部林元魁还算了一笔总账来说明实行供给制将在生产上所发挥的巨大作用。他说:“全公社有一万八千多户,过去有六千户超支的困难户,约有一万个劳动力因为愁吃愁穿、找吃找穿而影响出勤。实行供给制,卸掉这个包袱,以每人每年多做五十个工作日计,一年就能增加五十万个工作日,以每个工作日值七角计算,就创造了三十五万元财富。另外,全社有五百个矿工家属,过去不出勤,现在都出勤了,以每人每年做二百个工作日计算,共十万工作日,又可创造价值七万元的财富。这两条加起来,一共四十二万元,这是一笔何等巨大的数目。”经过这样一比一算之后,持有所谓供给制影响积极性的错误看法的上中农都说,他们没看到群众的力量足以改造懒汉,更看不到广大贫农和下中农积极性会更加大的根本一面。在大家更加明确认识到供给制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广大群众积极性之后,“勤人会变懒,懒汉变神仙”的论调又随着破产了。
全公社的农民通过这次大辩论,眼光豁然开朗了,大家更加清楚地懂得了只有共同努力,才能实现更加幸福和更加富裕的生活。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