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阅读
  • 0回复

雁北塞上千斤山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8-11-19
第3版()
专栏:

雁北塞上千斤山
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革命根据地——雁北地区灵丘县大南山,今年农业生产上放出异彩,成为长城古塞上的第一座亩产粮食“千斤山”。
这座山南北绵延六十里,东西长达八十里,占灵丘县总面积的一半,共有一百九十六个村庄。著名的平型关大战就发生在这里。八年的艰苦抗战,在敌寇烧杀摧残下,这里几乎成为一片焦土。加上这里土地瘠薄、坡陡沟深,第一个五年建设计划期间,连续四年遭灾,虽然党和人民政府一再扶持发展生产,但是发展仍然很慢,过去十多年产量一直没有恢复到战前水平,1956年每人全年收入还不到二十元。因此这里长期以来形成了“年年缺口粮、岁岁吃救济”的局面。
但是,英雄的老区人民没有被这些难以想像的困难条件征服。毛主席赠他们的“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的题词,时刻铭在心头。大跃进第一年中,他们用自己曾使敌人心胆俱碎的双手,向大自然进军搏斗。仅仅一年时间他们在靠山傍沟的偏坡上,修好了一万四千多亩梯田,新增加一万四千多亩水地,并作了不少防涝排涝、保持水土工程。在贯彻“基本农田”制度中,多种变少种、粗作变精作,坚定不移地执行了水、肥、土、种、密、害、管、工八字“宪法”。
最近,这里公布了向自然战斗取得的赫赫战果:一万七千八百九十四亩粮田,共产粮食二千多万斤,等于去年的二点七三倍,每亩平均产到一千一百八十七斤。祖祖辈辈愁吃愁喝的人们,今年在几千年的缺粮史册上写下了新的一页。
·本报记者·(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