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5阅读
  • 0回复

少种高产多收最合算 寿张、范县高额丰产典型调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8-11-19
第3版()
专栏:

少种高产多收最合算
寿张、范县高额丰产典型调查
究竟少种、高产、多收合不合算。为了进一步明确这个问题,最近我们作了这个调查。
一、寿张人民公社台前管理区晚玉米
我们一共调查了三个类型,一个是一点三亩玉米卫星田,亩产三万五千零六十二斤,一个是亩产八千斤的中等丰产田,另一个是亩产三千斤的一般田。
(一)亩产三万五千零六十二斤的卫星田用工量和生产费用:1、耕耙锄:深翻四尺,播种前重翻一点五公尺,耙十五次,加上修畦田、中耕锄草共用工四十个;2、施肥:施粗肥四十七万八千斤,细肥二千七百斤,用工七十个;3、播种:用工四个;4、灌水:用工二十个;5、收获:用工八个;6、其他:用工十二个,共用工一百五十四个。7、生产费用:一千三百二十六点二元。
(二)亩产八千斤中等丰产田:共用工一百零六个,生产费用:二百九十五元。
(三)亩产三千斤一般田:共用工四十八个,生产费用:六十七点一元。
从上述三种类型使用的劳力与生产成本及取得的生产成果来看,深翻地越深,施肥越多,取得的成果越大。卫星田每亩平均用工一百五十四个,为一般丰产田的145%,普通田的321%;卫星田生产费用(种子、肥料、农药等)一千三百二十六点二元,为中等丰产田的450%,普通田的1,976%;而每亩平均产量,卫星田则为中等丰产田的438%,为一般田的1,168%;每个劳动日平均产粮:卫星田为二百二十八斤,中等丰产田为七十六斤,普通田为六十三斤。从这个调查可以看出:卫星田虽比普通田多用劳动日二倍多,但其产值则增加十一倍。
二、范县人民公社王庄集生产管理区苏村生产大队的花生
苏村生产大队今年共种花生四百五十亩,平均亩产一万一千八百二十五斤;其中有二十五亩亩产三万零七百四十三斤;有五亩卫星田平均亩产五万三千四百零八斤,成为今年全国最大的花生卫星。就以四百五十亩大面积平均亩产一万一千八百二十五斤计算,也超过1957年平均亩产三百六十四斤的三十一倍多。
(一)亩产五万三千四百零八斤的卫星田用工量:1、选种:棵选、果选、剥皮、粒选,用工八点九个;2、翻地整地:冬耕零点五尺,深翻一点五尺,冬灌一次,春耙三遍,滚轧一遍,春耕零点四尺,细耙四遍,整成畦田,用工三十八个;3、下种:温汤浸种、药剂拌种、浇地下种,用工十点三个;4、中耕锄草:锄四遍,拔草三次,用工四个;5、施肥追肥:施底肥、追化肥、浇粪尿、喷磷,用工五十五点五个;6、拥土围秧:三次,用工三十个;7、浇水:五次,用工十二个;8、治虫:三次,用工二点五个;9、收获:用工六十个;共用工二百二十一点二个。
(二)亩产三万零七百四十三斤的丰产田,共用工一百三十五点五个。
(三)亩产五千二百四十斤的一般田,共用工九十点九个。
以上三类田比较:卫星田比丰产田多用工零点六三倍,产量比丰产田高零点七三倍;卫星田比一般田多用工一点四三倍,产量高九点一八倍;丰产田比一般田多用工零点四九倍,产量高四点八六倍。
从以上两个调查材料中可以看出:卫星田虽然用工量比一般田大一些,但产量却比一般田高几倍、十几倍甚至几十倍;成本虽然大一些,产量也是倍增。因此,对作物加工管理,苦心经营,多用些工本,不是划不来,而是很上算的。
还应当看到:高产田由于深翻改造,多施肥料,今年的地力并未用完,肥效仍然很大,来年即使不再深翻,不再施那样多的肥料,仍然可以长出很好的庄稼。事实上,所有农田每年也不一定都要深翻。今年,是大规模深翻地的第一年,用工必然多一些。而且对高额丰产田,今年都当试验田种;既是试验,就免不了多费些工。今后,有了丰富的高额丰产经验,人力会大大节省。
鲁 计 王建林
郭茂斋 王向峰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