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阅读
  • 0回复

看事实 讲道理 谈远景 鼓干劲——江苏句容黄梅人民公社大同大队开展共产主义教育的初步经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8-11-19
第6版()
专栏:

看事实 讲道理 谈远景 鼓干劲
——江苏句容黄梅人民公社大同大队开展共产主义教育的初步经验
人民公社建成后,怎样进行政治思想工作?江苏省句容县黄梅人民公社大同大队,在二百四十三户的瓜子沟生产队进行试点,取得了初步经验,并在全大队广泛推开。这个大队大破资本主义思想,大立共产主义思想,使广大干部群众提高觉悟,明确方向,坚定了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道路的决心,生产和生活的各方面也出现了崭新的局面。
领导务虚认清形势
大搞共产主义教育的必要性,并不是所有干部一开始都认识到的。由于不久前宣传过人民公社的优越性,有些人就认为早已宣传过了,用不着再教育了。他们借口说生产忙,没时间搞思想工作。因此,有的生产队对个别积极性不高的人放弃了教育工作,采取挂牌指名、不准吃饭的办法,结果反而起了消极作用。大队党总支分析了当时的形势,强调指出政治思想工作是一切工作的灵魂,如果只务实不务虚,好事也会变成坏结果。大家回忆几年来由互助组到初级社,由初级社到高级社,每一个转折点,党都进行了巨大的政治思想工作,然后才取得了全胜。因此,大家认识到:实行粮食供给制,和不断提高人们的共产主义觉悟和道德品质,这两件事是互相促进的。这时,“早已教育过”的论调消除了,确立了“不断教育”论;“教育和生产时间矛盾”的论调消除了,确立了“以虚带实”论。
解决了干部思想问题后,一个轰轰烈烈的共产主义教育运动马上开展了。他们利用晚上和雨天的空隙时间进行活动,举行了谈心会和辩论会,运用了大字报、黑板报、快板、漫画、标语、戏剧……十八般武器都使用起来了。
首先辩通干部思想
这次共产主义教育的主要特点,是密切结合中心工作,结合办社和生产分配中存在的问题,就实论虚。党总支首先摸清了分配问题上的思想情况,发现有“吃饭不要钱出懒汉”、“萝卜烧肉”、“养活别人”等几种错误论调,需要辩论清楚。经过分析,干部中首先存在不少问题,因此,决定先辩通干部的思想。
瓜子沟生产队长、富裕中农陈章平等说:“干不干都有饭吃,人就不愿意干活了。”大队总支召集全大队干部就这个问题进行专题鸣放辩论。会上,张家上生产队长、贫农胡文华,首先批评陈章平这种说法是不相信群众的表现,也不符合事实。他说:实行粮食供给制以后,广大贫农下中农都欢欣鼓舞,过去积极的现在更积极,过去干劲不足的现在也鼓足了干劲。瓜子沟生产队小组长谢恩喜并举了例子:杨明江过去因超支出外搞副业,不出勤,一听说吃饭不要钱,就安心在家生产了。陈开富因过去劳力弱,人口多,常超支,心想:“反正干也超支,不干也超支,不干了!”现在,他说再不干就没良心,也积极起来。瓜子沟生产队五十二户贫农,就有五十户积极带头生产,二十四户中农,有十八户积极劳动。接着,大家又指出:个别不肯劳动的,平时就有,那是因为存在不劳而获的剥削思想,并不是因为实行粮食供给制而产生的。对劳动态度不好的人可以进行教育,使他转变。
张家上生产队小组长王位民提出:“大家有得吃,就不听话了,难领导。”总支书记王有根辩驳说,实行粮食供给制,大家放下了吃饭的包袱,心情舒畅,觉悟更高,不是难领导,而是更好领导了。他举例说:“大家听说公社需要房子作食堂、仓库和幼儿园,自动地让出房子支持公社,这不是铁的事实吗?”经过讨论,大家提高了觉悟,统一了认识,原来认识模糊的人,都主动批判了自己的错误观点,表示决心搞好工作。
“萝卜烧肉”的论调,是本位主义的论调,说本单位条件好,别的单位条件差,合并到一个公社里,别人揩了他的油。对这种人着重指出两点:一、不要只看到自己的条件好,别人的条件差,条件虽有不同,但是各有千秋,应该取长补短。二、应该发扬共产主义风格,反对斤斤计较。同时,进一步驳倒了本位主义者“不是为了个人,也是为了大家”的借口,指出本位主义实质上就是个人主义。
至于认为自己劳力强、人口少,实行吃饭不要钱是“养活别人”的一些“吃亏论”者,多是富裕中农,给人的影响很坏,不但迷糊了一般中农的认识,当真以为被别人占了便宜;而且影响少数贫农的情绪,挺不起腰来。大队领导上决定就这个问题展开重点辩论。
把武器交给贫农和下中农
要驳倒这个错误论调,依靠什么人呢?大同大队领导上明确要依靠贫农和下中农,特别是他们中间的积极分子。这一大部分人对人民公社充满着幸福的向往,特别是实行了粮食供给制以后,衷心地感谢党和毛主席。但是,他们对为什么实行粮食供给制,还没有从分配原则上、从革命理论上认识清楚。因此,有些人在听到实行粮食供给制的消息时,一面兴奋、惊喜,一面又感到不大落实。在听见富裕中农说什么“我们养活他们啦”等等时,又好像有愧于心似的,不能很明确地表示态度。因此,大队先召集他们举行小型的谈心会,参加的多是劳力较弱、子女较多的长期超支户,让他们谈谈对实行粮食供给制的体会。谢恩林和他妻子劳力都比较弱,有四个孩子,过去生活困难。他说,过去全部按劳取酬,分红时,有些人高兴得大吃大喝,而他就在家里发愁。“好汉单怕连身五”,他家里还不止五口人。分的粮食不够吃,可是因为三番五次受到政府救济,不好意思再跟干部谈。有一次向富裕中农借一升米,还挨脸色。他说:“现在可好了!吃头一顿饭时,我端着碗心里就想:毛主席啊,您老人家这一下可给我拔掉穷根了!”说着说着,眼泪就簌簌地淌了下来。他是笑着流泪的。陈开富说:“过去兄弟分家,老大有的吃,老二照样挨饿;现在公社比兄弟骨肉还亲,共同富裕!”大家谈出了很多心里话,衷心拥护现在的分配制度,并且认识到吃饭不要钱是共产主义因素,谈不上谁养活谁,只要全心全意为公社劳动,公社就负责供给口粮。
驳倒“吃亏”论
接着,便举行辩论会,驳斥“吃亏”论。富裕中农杨明达等说今年收入不如去年分红多,自己“养活了别人”,“吃亏”了。许多贫农和下中农等都积极批判这种错误论调。批判是虚实并举的。第一,谈远景规划,如现在吃饭不要钱,还只是第一步,将来还要实行穿衣不要钱,住房不要钱,剃头、洗澡、看戏不要钱,等等。社里规划建筑居民点,装电灯,铺马路,设立医院、电影院……。和那时比起来,现在生活算得了什么。每个人都应该放远眼光,不能只计较个人利益。第二,谈共同富裕的道理,指出如果按照过去的分配办法,愁的愁,笑的笑,就不能共同富裕。不能共同富裕,你一个人好一点,也不痛快。况且,劳力、人口等条件也会变化的,谁能保证没有三灾四病,劳力永远比别人强?各人都有老的时候,靠工分不如靠公社。第三,目前还有按劳取酬部分,发给工资,劳动多的和劳动好的,级别就高些,生活也可以好一些。
由于辩论和算账入情入理,都是事实,并且帮助提高了认识,因此大家都很心服。特别是杨明达,起初坐在角落里把一顶旧礼帽拉下来盖着半个脸,情绪不高;到散会时就掀起帽子,满脸笑容,高兴地说:“理不说不明,这一次会啊可把我提高了,我一定积极地干!”第二天一早就出勤干起来了。
根据群众在自我教育中朴素的认识,领导上联系理论详细讲解了分配政策。由于大家在辩论中有了实际感受,所以提高到理论上一宣传,人人能够接受。因此,公布分配方案时,家家拥护,个个赞成。提倡共产主义的劳动态度
群众基本发动起来了,但是大队领导上并没有满足于这一点;感到有些事情要继续做:一、表扬模范人物,树立旗帜。二、发动大家对队里工作、对干部提意见,并提改进生产的建议。主要的鸣放办法是贴大字报。
群众的眼睛最亮,表扬了许多积极分子,并揭发了一些问题。一张大字报画着一个老农病在床上,心里还想着田里生产,病未全好,就下田干活了。旁边写着:“谢信和,年龄高,生病在家头发烧,别人劝他静休养,他说生产丢不了。病情刚刚有好转,马上穿衣向外跑,卷起袖子拿工具,积极去把生产搞。”另一张大字报画着一个人过去在太阳下干活,现在在月亮下干活,旁边写着:“吉荣富,好得很,办了公社更认真,从前生产十分劲,现在干劲十二分!”批评的大字报,有事实,有说理,既尖锐,又热情。有一张这样写着:“中农张芳荣,思想不开通。干活装害病,吃饭打冲锋。你问为啥事,因为不记工。大家评评他思想,资本主义很严重。诚意来劝张芳荣,这条道路走不通。快快跟上大集体,积极劳动放心中。社会主义建设好,共享幸福你有功。”通过群众性的表扬批评,既发扬先进,巩固成绩,又帮助落后,迎头赶上。大家明辨了是非,分清了香臭,感到进步光荣,落后可耻,形成了人人向上,个个跃进的社会风气。领导上在动员时,讲了辩证法,指出事物是发展的,不能把人看死,今天不积极的,明天改正缺点,加劲干,并且巩固下去,就积极了。这样便鼓励大家解除顾虑,勇于接受批评,并用行动来表明决心。因此,被批评的人,都自动出了大字报,表示改正的决心,而且做到心情舒畅。此外,食堂里还开办“红专学校”,细致讲解各项政策问题。最后举行了一个晚会,并由队里文工团参加演出,大家情绪高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
高举红旗继续跃进
大队领导上为了把群众的高度热情及时引导到当前生产上来,还领导群众讨论了生产与分配的关系。讨论中,大家一致认为:幸福是从劳动中得来,只有搞好生产,有了丰富的产品,才能保证供给制的巩固和发展,迅速提高生活水平。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大队领导上又进行了组织工作,成立生产专业组,开展竞赛评比,奖励先进。同时并规定上下工制度,确定农活进度和质量的要求。此外,又抓紧处理各项经济政策问题,并积极改进工作和关心有关福利事业,群众更进一步鼓足了生产热情。
经过一系列的教育,特别是明确了生产与分配的关系以后,大大发扬了共产主义风格。在劳动态度上,社员们时时刻刻都记挂着如何搞好生产。以丁凡茂来说,为了提高深耕质量,连夜改装铁犁,把耕地深度由八、九寸提高到一尺二寸以上。很多社员深夜冒雨积肥。生产队长李荣宝、陈章平等并提合理化建议,把秋耕田中原来的“东西埨”改为“南北埨”,以增加日照。现在,大家每天四点多钟就起来下田,送肥的人挑担如飞。人们的道德品质提高了,人与人的关系更加亲密了,出现了很多动人的事例。像杨明江被派往外面做工时,临行前再三嘱咐妻子说:“干活要跑在前面,千万不能让人家来喊哪!”陈开富过去劳动态度不够好,他妻子王桂兰就批评他说:“你不能再那样了,要不,你怎能对得起毛主席!”一天,他因公外出,路上遇着正在放牛的儿童谢白根,白根说:“你不干活,又瞎跑了,我要报告队长了!”要是过去,陈开富一定不高兴,这一次他竖起大拇指鼓励小白根说:“真是呱呱叫的好孩子!”瓜子沟生产队有些做轻活的老年人,提议把好菜送给耕田的人吃,耕田的人感动得提出口号:“提高速度和质量,答谢家里人的关心!”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更亲密了,大家酷爱集体,让出六百多间房子,投出两万多斤铁,支持公社建设。谢恩林和陈凤英等很多社员在吃饭时告诉孩子说:“吃多少盛多少,大家的粮食要爱惜!”小集体服从大集体的事例,更说不完,如养猪场听说大运河工地需要木料,六间房子暂时不盖了,连晚把木料运出。瓜子沟和陈家两个生产队为水利等问题,三十年来一直不和睦,现在干群们说,再有意见,就会使公社受损失,马上和好了。 (江苏省委农村工作部工作组 赵力田执笔)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