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阅读
  • 0回复

过去是又穷又白山区 今日是教育普及省份 贵州省穷干苦干办教育 遵义工业专科学校以车间工地为课堂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8-11-19
第6版()
专栏:

过去是又穷又白山区 今日是教育普及省份
贵州省穷干苦干办教育
 遵义工业专科学校以车间工地为课堂
本报贵州16日电 贵州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多快好省地为山区各族人民培养既有文化、又能劳动的共产主义新人。在这一方针的正确指导下,目前全省基本扫除了文盲,普及了小学教育,各类学校不论校数或人数,都比去年增长了几倍以至几十倍,学校遍布工厂农村;与此同时,全省二百七十多万学生(不包括红专学校学生),除了因身体等特殊情况外,都参加了大办工厂、农场及其他因地制宜的各种生产劳动,为加速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力量。
多民族杂居的贵州省,是一个历史上又穷又白的山区,教育工作基础很薄弱。但是,山区人穷志更高,在今年3月开始贯彻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后,群众克服资金、设备、技术上的重重困难,掀起一个学校办工厂、农场,工厂、公社办学校的热潮。安顺农业专科学校坚持“白手兴家、劳动建厂”原则,发扬穷干苦干的革命精神,一个多月办起大小工厂四十七个、农牧场六个,生产出二百多种产品,今年产值可达七万元。据不完全统计,遵义专区各校建立工厂二万一千多个,农场一万多个;西北高寒山区中的毕节地区,一般学校都办了十至二十个工厂和农场。另一方面,全省工厂、农村人民公社除了办起八万所红专学校,还建成三千多所中学和一万六千多所小学。
贵州省学校参加生产劳动,一般是根据工农业并举、轻重工业并举、校内外并举、土洋并举等四项原则进行的。通过工农并举,培养学生成为通晓多种生产知识和技能的公民。校内外劳动同时进行,可使师生直接和工农接触,更好地体会劳动人民思想感情。搞土洋并举,能使工厂办得又多又快又好又省。
为了适应教育和生产相结合后的新形势,对过去和生产、政治脱节的一些学制与课程,进行了根本改革。从教学方法、教材内容、学习时间到生产和学习的安排,都作了相应的调整。为了使学习和生产两不误,贵州省许多学校开始运用现场教学的办法。贵州工学院在全民炼钢中,把教学工作和钢铁生产结合起来,以工地当课堂,炼钢当教材,变课堂教学为现场讲解,使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巩固了课堂知识,并培养了实际操作能力。
目前,全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群众性运动正朝着学校办在工厂、学生就是工人、工人也是学生、实行半工半读的方向发展。
本报贵阳18日电 贵州省遵义工业专科学校,以工厂为学校,以车间、工地为课堂,实行现场教学,使学生在和工厂工人同劳动共学习中,又快又好地学到实际知识和理论知识。
遵义工业专科学校是为了适应遵义地方工业发展的需要,在今年秋天开办的一所新型高等专业学校。学校各科系分设在遵义市的各个有关工厂和矿山,如冶金科设在遵义钢铁厂,机械科和动力科设在遵义汽车修配厂,化工科设在遵义磷肥厂和化工厂等。一开学,全校四百多名师生就分赴各厂矿,以厂为家,和工人打成一片,既是学生又是工人,实行半工半读。
为了适应把学校办到工厂去的新形势,遵义工业专科学校采取了现场教学的方法。以车间、工地为课堂,以机器、设备为教材和教具,拜工人为师、边劳动边学习。同时,由学校的专业教师和聘请工厂的技术人员,到现场讲课,做什么就讲什么,缺什么就补什么,改变了千百年来老师讲、学生听的局面,教师是边教边学,学生是边学边用。在教学过程中,又把基础课和专业课结合,打破过去老一套的“先讲基础课再讲专业课”办法,使基础课为专业课服务,专业课又为培养又红又专的建设人才服务。
全校自9月中旬实行以厂为家、半工半读以来,学生学习质量有了显著提高。他们通过紧张的生产劳动和现场教学,短期内掌握了许多在课堂内难以学到的工业技术知识。土木建筑科的学生在建筑工地的实际生产劳动中,边做边学,不到一月就学会过去要好几年才能学到的编制工程预算,他们在十四天内提出三十种砖木结构的房屋建筑预算,绘出施工图纸,经建筑工程局检验,基本合格。化工科的学生制出四十种新产品,不仅懂得了实际操作技术,还懂得其中科学原理。同时,师生在和工人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中,普遍提高了政治觉悟,培养了工人阶级的感情,他们把厂的生产计划当成了自己的任务,千方百计去完成;把自己的学习和国家当前的以钢为纲的生产大跃进紧密联系起来,取得思想、教学双丰收。(附图片)
遵义工业专科学校以工厂为课堂,实行现场教学。这是王凤均老师给学生讲直流电动机的构造原理。 一止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