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阅读
  • 0回复

哪是真理:实践——理论——实践 理论——实践——理论——记贵阳医学院的一场论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8-11-19
第6版()
专栏:

哪是真理:实践——理论——实践 理论——实践——理论
——记贵阳医学院的一场论战
张克
实践——理论——实践
理论——实践——理论
这是两个尖锐对立的公式。在本月8日下午贵阳医学院的一次全院性大辩论会上,它是论战题目之一。
这次论战有四百五十人参加,有教师、医生、职员和学生代表。论战异常激烈。
论战的缘由是这样的。医学院分有前期和后期,建院二十年来,都是前期学基础课(即理论部分),后期学专业课(即实践部分),人们一直认为这是不可触犯的成规。可是,这次教学改革中,许多人产生了疑问:这个旧的框框不可以突破吗?这种安排符合党的教育方针吗?人们回答这个问题的肯定和否定,就自然形成两个对立的论点。两个对立的论点是不能和平共处的,于是论争就起。
持后一个论点的人,认为先专业课后基础课,先实践后理论,违背循序渐进的规律,破坏科学的完整性和系统性。这个论点马上受到持前一个论点的人的批驳。他们说,脱离实际的知识,根本称不起完整性和系统性。他们列举许多实例说明理论脱离实际的恶果,如药理教师不会开处方;讲传染病的教师,开口上海传染病率多少,闭口莫斯科多少,可是对本省本市的情况,他毫无所知。人们问道:这种知识是完整和系统的吗?否。只有从实践中来,又回到实践中去的知识,才是系统和完整的。
持后一论点的人又说,不学基础课就学专业课是办不到的。一位大夫说,这会“由于看到众多的临床的新奇现象而导致思维活动的混乱”。人们充分地驳斥了这个论点。他们说,一年级同学一开始就在病房工作,触及病人,做一些勤杂、护理和一般的治疗工作,有了医疗感性知识,再学理论就容易了,好领会,又记得牢。有的高年级同学说,过去一来就是几年理论,上不巴天,下不着地,老师讲得头昏,学生听得头昏,考试过,就还给老师了,实习起来还得重学。这说明理论脱离实际的教学方法的失败。按照“实践——理论——实践”的原则,采取师傅带徒弟的办法,边学理论边实践,就能培养出又红又专、手脑并用的医生来。持后一个论点的人,又抓住“带徒弟”大做文章,认为没有这么多教师,办不到。这就涉及到依靠谁办学的重要问题。这些人的观点就是依靠“专家”办学。人们批驳了这个观点,认为采取在党委领导下教师、学生、工人相结合的办法,不愁没有教师。学生可以教学生。人们还举例说,高年级同学带低年级同学实习,由于同学体会得出同学的要求,实习效果很好,低年级同学感到满意。
如果按照“实践——理论——实践”的原则安排课程,那就要求多搞现场教学。这又受到持后一种论点的人的反对。他们叫喊:“炼钢就炼钢,上课就上课,看病就看病,不能乱,不能在现场讲课。”“学医的不能在工农业战线上搞现场教学。”有人甚至荒谬地说,“在实验室教学就是现场教学。”人们反驳说,无论在那种劳动场合下,都是可以搞现场教学的。在炼钢炉旁、在田野上为什么不能上课?结合专业的劳动可以进行现场教学,不结合专业的劳动也同样要搞现场教学。人们的出发点是:学校是社会的组成部分,要开门办学为政治服务;社会的劳动,学生应当参加,同时又不能荒废教学。他们列举了一些班级在病房里、在烧砖的地方、在挖红薯的地里进行现场教学的实例,证明现场教学行得通,效果好。
由于真理不在持后一种论点的人那边,并且兵马又少,他们有时虽然声嘶力竭,大声疾呼,但听起来却是无力的。而持前一种论点的人,火力却十分猛烈,往往问得对手无言答对。不过,论战尚未结束,还需几个回合,真理才能辩得更加明明白白。     (原载贵州日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