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阅读
  • 0回复

改行工资制并没有错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8-11-19
第7版()
专栏:

改行工资制并没有错
江春泽
我们党的工资政策有一条:随着生产的发展,逐步改善人民生活。因此,我们的工资是有计划的提高,有计划的增长的。如果都实行供给制,即便工资都比较低,那末首先就得把全部家属失业的人都包下来。实际上,原来供给制的老区干部也不是这样的。在参加革命以前生的孩子我们就没有包,因为他们家里都有地,经过土地改革,家属都分到了地,农村里面可以讲没有失业过,因为有劳动力就有地。而城市里面,拿上海来讲,失业现象的彻底解决应该说是最近的事情,现在可以讲是彻底消灭失业了。另外,城市生活和农村生活差别还很大,如果把城市的家属都包下来,农村的都不包,这样是不是会促进农村人口流入城市?还有,我们劳动保险中有这个规定:职工家属在上海的,医药费由他本人负担一半,还有一半是劳保单位负担,那个时候我们就考虑,这样是不是会鼓励农村人口流入城市,至少来了就不愿意回去,因为一回去就没有了。所以一度考虑准备取消。而全部实行供给制,那就是说不管你是不是在上海,都应当享受这个待遇,这当然就要考虑了。
两种制度并行,还有这样的问题:对拿工资制的人来讲,实际上是一种精神压力。张春桥同志的文章就提到,有些人参加革命以后,愿意拿供给制,觉得很光荣,这是为革命而工作。这是不是给拿工资的人一种精神压力?“你是工资制,因此你和国家是雇佣关系。”他是拿供给制的,拿得少。因此,我们在政策上就说这个人比较进步,那个人比较落后。当然,还有许多复杂问题,例如地下党员是不是都一律改成供给制,还有地下斗争的积极分子改不改?这样,就会把这个界线加深,很多人要拿供给制作为进步的标志。事实上,我们就听到一些青年同志愿意拿供给制,觉得工资制是不光采的。
不过我前面已经讲了,即便知道有这些复杂问题,如果1955年知道只有三年就会出现人民公社,我们不管怎样也可以硬着头皮顶住。但是当时谁也没有估计到。所以,改工资制不能看作是少数人的“一念之差”,而是根据当时的经济情况和客观条件的。
解放初期以至在这次整风以前,能不能说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工人在工人当中已经占大多数?都像今天这样不计较待遇?工人中现在共产主义思想大发展,是不能否认的,但是不是很巩固了?如果把还是萌芽的东西就看成森林,是不是有些问题?所以,就是现在我们也还不能完全否认物质利益的作用。
当然,工资制度、奖励制度有毛病,特别是计件工资制。但是就包括计件工资制在内,也不能说就是宣扬资产阶级思想,不能把工资制跟封建等级制划等号,也不能把工资制和钞票挂帅划等号。
资产阶级法权观点不同于封建等级制度,而我们的工资制的原则也不是完全等于资产阶级的原则。按劳付酬是有资产阶级法权观点的。可是应该说这个原则在资本主义社会里从来没有实现过。工资制不等于钞票挂帅,因为工资制度的对立面就是另外一种分配方式供给制。要实行供给制的条件是物质极大的丰富,思想极大的提高。不具备这样的条件不可能在全体劳动人民当中实行供给制。
(原载“学术月刊”第十一期,本报有删改)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