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阅读
  • 0回复

家庭慰劳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8-11-19
第8版()
专栏:新人新风气

家庭慰劳队
王之道
夜深了,青岛曲艺老艺人刘太清一家九口正围坐在一间朴素而又整洁的小屋子里。老艺人刘太清说:“今天晚上咱们开个家庭会,商量商量咱们在钢铁战线上的‘作战计划’。”
天真活泼、性情爽朗的二姑娘刘书琴首先发言说:“我保证跑的工地多、演出多、创作多,来同你们竞赛”。
三儿子刘济祥慢条细语地说:“我除了完成伴奏外,保证每天砸矿石三百斤”。
刘济祥的未婚妻朱美华、大姑娘刘立琴和十二岁的四姑娘刘爱琴也要求上“前线”,虽然她们从来都没有演唱过曲艺。最令人兴奋的是六岁的小姑娘刘艳琴也唧唧咕咕地嚷着:“俺也去,俺也去”。
在大家热烈的谈论中,刘太清又开腔了,他风趣地说:“上阵莫过父子兵!我看咱们一家人都上‘前线’,成立一个家庭慰问小组,你妈妈留在家里”。接着他们就分了工,当天夜晚刘太清、刘济广、刘济祥和刘书琴四人集体赶写了一百六十一句的“婚期之变”,朱美华、刘立琴和刘爱琴连忙学新段子。小姑娘刘艳琴一看哥哥姐姐都分配了任务,自己没有事干,便吵吵嚷嚷的不依非上前线,她爸老刘只得赶快分给她一个“放卫星”的新段子,才算完。这一家人就以这样的战斗姿态,连夜做好各种准备,从第二天起就开赴钢铁前线慰问演出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