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阅读
  • 0回复

庆华等厂“两参”有新发展 工人参加技术管理 车间干部全不脱产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8-11-20
第2版()
专栏:

庆华等厂“两参”有新发展
工人参加技术管理 车间干部全不脱产
本报齐齐哈尔19日电 记者康伟中、王宝馨报道:创造“两参一改”经验的国营庆华工具厂以及建华机械厂、华安机械厂,在实行“两参”方面有一些新的重要发展。这些厂的生产和管理工作又出现了新面貌。
这三个厂的工人在参加小组日常管理的基础上,发展到参加设计,参加制定计划。工人参加管理已经由参加生产管理逐步发展为参加生产、财务、技术等方面的全面管理。建华、华安两厂的工人通过“科学院”(群众自己创造的科学研究组织)活动,直接参加了从工卡量具到简易机床的设计。建华机械厂八车间各小组的工人在参加设计以后,仅一个月的时间,就设计和创造出平面块规研磨机、铸铁车刀和小型简易摇头磨床等新产品。现在,全厂工人自己设计制造的简易车床已经有三百多台。在计划工作方面,这些厂改变了过去只靠少数人在办公室里编制计划的作法,把编制计划的权利下放到小组,车间只下达参考指标,供给图纸和材料。小组根据总作业进度编制生产进度和工艺,实行长计划短安排。这样,就大大发挥了小组的生产积极性和创造性。
建华机械厂在工人参加小组管理的基础上,实行了工人自取自送工具、材料,自用自取自管劳动保护用品,自算自取工资等新制度。这种作法既提高了管理质量,又便利了生产。
全面加强生产小组的工作,是“两参一改三结合”巩固、发展的集中表现。这三个厂都调整了小组的干部,扩大了小组的职权,加强了党对小组的领导。小组已经由单纯的生产单位发展成进行政治工作、进行生产管理和安排职工生活的基层单位。建华机械厂还在小组内实行了四包制度,即:包生产,包管理,包思想,包生活。
在干部参加劳动方面,这三个厂的干部都由过去的固定时间、固定岗位参加劳动,发展到不固定时间和不固定岗位随时参加劳动,并把干部参加劳动和种试验田结合起来。这样既便于贯彻干部劳动锻炼的方针,也保证了干部的劳动时间,便于参加生产领导生产。华安机械厂六车间的干部除参加厂领导机关召开的会议,处理必须脱产处理的事务以外,其余全部时间都参加生产劳动;他们参加劳动,哪里有困难就到哪里去,并且采用领导干部、技术人员和群众相结合种试验田的办法,解决生产关键问题。9月份,他们生产柴油机的任务是二百台,到25日才完成了一百零二台。车间支部分析了生产关键,认为要完成生产任务,必须立即提高装配小组的生产能力。于是车间领导干部和技术人员组成小组,深入装配小组种试验田,结果使这个月的任务超额完成。
庆华工具厂还吸收一部分工人组成以原脱产干部为核心的业余职能小组,分别担任车间的各项管理工作,有关的几个职能人员只在月初或月末业务工作紧张时,抽出两三天时间集中处理业务工作。这样便做到了车间干部全部不脱产,直接参加生产领导生产。这个厂在实行车间干部不脱产的作法以后,厂级各科室也相应地进行了合并,把原来十三个科室合并为四个办公室,职能人员都作“多面手”。因此,全厂脱产干部又由占全厂职工的4.8%降到2%。建华、华安两厂在“两参一改”的基础上,还开始试行干部和工人轮换的制度。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