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3阅读
  • 0回复

事实回答了杜勒斯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8-11-20
第8版()
专栏:

事实回答了杜勒斯
周坤、李肖
15日下午,一辆小轿车驶到四季青人民公社门前,车门一开,从里边走出一位鬓发银白、精神奕奕、面带微笑的老人。她身穿一件中国绣花锦缎棉袄,手拿着一个褪了色的草绿色呢料手提包,上边绣着六个字:“给斯特朗夫人”,下边绣着“中国解放区陕甘宁边区第二保育院敬赠,1946年8月15日”。
“啊!这是咱们的老朋友,美国进步女作家安娜·路易斯·斯特朗夫人!”有人早认出来了。未等翻译同志一一介绍,大伙就高兴地伸手欢迎,亲热地说:“欢迎斯特朗夫人到我们社里来作客”,她也兴致勃勃地向大家问好。
老朋友欢聚一堂,就毫无拘谨地畅谈起来了。斯特朗夫人向我们问起四季青人民公社是怎样成立起来的,社里的基本情况怎样,以及组织机构、社员收入增长的情形。社副主任申多同志详细地告诉她,在成立公社前夕,各农业社社员天天写要求成立人民公社的大字报、申请书,他们敲锣打鼓地选举出三百多名社员代表,大家兴高彩烈地办起了人民公社。这时一个同志拿出社员创作的近十五万首的诗稿给她看,并念了两首社员申请加入人民公社和歌颂公社好的民歌。她高兴地将这两首诗通过翻译的口译,抄写在本子上。当她翻开一本社员创作诗稿时,一眼就看到了社员韩石“给艾森豪威尔、杜勒斯画像”的诗和画,她马上请翻译将画上那首诗,念给她听。她一听是讽刺艾森豪威尔和杜勒斯的,就哈哈大笑起来,指着乌鸦落在十字架下的两个像问:“这就是纸老虎?!”围坐在她身旁的一群人,也都藐视地笑起来了。
接着她从手提包里拿出一份英文电稿说:杜勒斯13日在西雅图商会发表的讲演里说,“中国共产党人正在把一种称为‘公社’制度的落后的大规模奴役制度狂热地强加在六亿五千万大陆人民的身上。”念完了这段话,她抬起头笑着问大家:“他这样说,你们是怎样想的,对吗?”申多等人捂着肚子笑着说:“这真使人气愤,又使人感到可笑,这是杜勒斯对我们公社的污蔑,我们并不是过着奴役制的生活,而是过着自由幸福的生活。”他接着就向斯特朗夫人介绍人民公社的优越性和好处。当斯特朗夫人听到了公社成员吃饭不要钱,乏人供养的老人能进幸福院,儿童能进托儿所时,她又满面春风地笑起来了。接着又拿起电稿念了两句杜勒斯污蔑中国人民公社社员“不仅失去了他的主人还没有没收的那一点点财产,他还失去了他的住宅,失去了他的家庭。”“受人尊敬的祖坟,现在到处被耕掉。”申多笑着对斯特朗夫人说:“我们根本不是这样:我们不但没有失掉财产,生活上还增加了收入,社员个个都有自己的幸福家庭,房子都是自己的,社里还正准备为社员盖楼房呢!”申多站起来指着窗外社员的祖坟让斯特朗夫人看:“您看,我们社员的祖坟都在那摆着呢!并没有被耕掉。有的地区就是为了在坟地上进行建设,国家和公社也是事先征求得坟主的同意,并发给他大批迁坟费,协助把坟墓迁到人民公墓里去。”
斯特朗夫人收起她的电稿,又关切地问站在她身边的女社员简淑琴:“你多大年岁啦?结婚了没有?你在社里作什么?愿意吃食堂不?”简淑琴羞涩地说:“我今年二十岁,刚结婚一个月。”接着她又说:“我是一个社员,在社里参加劳动,有个小家庭。但我还是愿意在食堂吃,因为食堂的饭菜花样多,吃的又饱又香,而且可以节省时间。”斯特朗夫人也为她的幸福生活笑开了颜。
这位年已七十一岁的健谈的老人,虽已和社员谈到黄昏啦,但她还是毫无倦意地冒着初冬的寒冷,到一里外观看了四季青公社举办的“共产主义风格展览会”。在展览会上,她对每件展览品,每一张图表都感到兴趣,特别是当她看到社里三年规划那部分,她更认真地把那些计划指标抄写在本子上。在展览会上,她遇到一位年近四十岁的农民,就热情攀谈起来啦:“你现在的生活怎么样?”这位社员笑着说:“当然比过去好了,吃饭也不用花钱啦,生活上也有了保证。不像解放前再受地主压迫剥削啦。”说完,他就高兴地把孩子举到肩膀上坐着,让斯特朗夫人看,好像在表示他并没有像杜勒斯所污蔑的“失去了他的家庭”。
斯特朗夫人看完了展览会以后,即在留言簿上写下了她的观感:
“作为你们的展览会的第一个观众,我祝贺公社的所有社员们。我将把今天听到的事,用电报发到纽约去,来回答杜勒斯对中国建立人民公社的污蔑。
非常谢谢你们招待!”(附图片)
斯特朗夫人在留言簿上题字原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