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阅读
  • 0回复

群众智慧闪耀天津钢厂 高硫钢轧成上好钢材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8-11-21
第1版()
专栏:

群众智慧闪耀天津钢厂
高硫钢轧成上好钢材
据新华社天津20日电 天津钢厂的型钢厂集中职工群众智慧,闯过高硫钢的关,用含硫量较高的钢锭轧制成好钢材。他们用的钢含硫量高达千分之三,含锰量大于硫一倍以上,而轧制成材率达到了90%甚至高达100%。
天津钢厂从今年10月份起大量用土铁炼钢,钢的含硫量大大增加。这种高硫钢在轧制的时候,许多钢锭从轧钢机这头进去到了那头,就碎成了小块,变成“豆腐渣”。10月20日型钢厂试轧了七吨到八吨的高硫钢,全部成为废品。如何把高硫钢轧制成材,成了全厂一大关键问题。当时有些人认为:轧这种钢白浪费时间、白浪费材料。他们认定“没有好米做不出好粥”、“没有好钢轧不出好材”。这时摆在型钢厂面前的问题是:或者是发动群众克服高硫钢轧制的困难,改变废品多的状况;或者是把轧钢机停下来,何时炼出含硫不多的钢何时再轧。这个厂的党总支委员会肯定了前一条道路,并且结合本厂具体情况专门对高硫钢轧制问题作了充分讨论研究,决定深入发动群众。他们采取专题鸣放专题辩论的办法,解放思想破除迷信,以带动职工大搞技术革新,突破高硫钢的难关。
接着,党总支书记分别召集干部、工程技术人员同工人开会,广泛发动群众展开了三次辩论,检查和批判各种保守思想及消极埋怨情绪。通过辩论,大家思想豁亮了,明确了这不仅是一般的经济任务,而且是头等重要任务;钢产量完成了还必须轧制出好钢材才算完成任务。工人们说:铁已成钢,我们轧材工人不能使钢成材就是最大的浪费。在鸣放辩论中,许多经验丰富的老工人,把日常细心观察的心得,都谈了出来。老工人方学鸣指出,轧碎轧裂,往往是开始和中间那些锭子,而轧到后面就不大碎裂;他发现后面那些锭子不碎裂,是因为加温较低的缘故。老工人陈鸣仁说:加热烘高硫钢,必须根据含硫高低情况,掌握确当。工人得出一致的意见是:温度不可过高,并且应该检查加温时间,使钢内外加热均匀。另外,技术人员经过讨论,还提出了改变钢锭尺寸,改变轧辊孔槽,减小压下量,以及炼钢时增加含锰量等办法。
党总支把职工群众提出的这些大量的意见集中起来,再交给群众讨论,并且组织领导干部、工人、技术人员三结合,大搞试验田。广大职工群众积极响应党的号召,提出了豪迈的口号:“次米也要做成好粥,次钢也要轧成好材”。职工们不分昼夜地在烘钢炉旁、轧钢机旁钻研技术。经过连续试验,终于找出了根据钢的不同含硫量控制加热温度与加热时间的办法,这样便使得高硫钢轧制有了操作依据。由于成材率的上升,这个厂的钢材产量正在逐日提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