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阅读
  • 0回复

炼钢又炼人 青年打冲锋 三千六百万青年锻炼成为钢铁勇士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8-11-21
第6版()
专栏:

炼钢又炼人 青年打冲锋
三千六百万青年锻炼成为钢铁勇士
本报讯 “坚决响应党的号召一定要拿下一○七○万吨钢!”全国青年为了实现钢产量翻一番的伟大任务,发出了雄壮的誓言。两个多月以来,参加钢铁大战的青年约有三千六百万人,占总人数的60%左右。据四川、广西、河南、河北、江苏、贵州等十七个省(区)市统计,各地经党委命名为青年炼钢、炼铁炉的,共有三十七万一千多座。很多青年在炼钢中提出:为了钢铁,党需要我到哪里我就到哪里。当各地紧张地需要矿石,保证钢铁元帅吃饱的时候,陕西、甘肃、山东、河南四省青年,就组织起四万多个采矿、查矿队,不畏艰苦地带着干粮到深山密林中去采集矿石。在白云山、博山、伏牛山、桐柏山和太行山上,遍布着来自包头青年远征团和其他各省青年的足迹。
当目前质量问题成为钢铁生产中的头等重要问题的时候,青年们毫不迟疑地积极参加了提高钢铁质量的斗争。山西、河南、湖南、上海等地青年根据党委提出“炼好铁、炼好钢”的号召,积极向钢铁质量大进军。为了扩大钢的生产,广大青年还热烈响应党关于建立新的钢铁基地的号召。河南、贵州、湖北、北京等省市近百万青年,已经组织了无数大军开入大山和远征到矿区参加钢铁基地的建设。
青年们为了争取“多出钢,快出钢,出好钢”,在全国掀起了一个“你赶我,我赶你”的共产主义竞赛热潮。上钢、鞍钢、重钢、太钢等重点钢厂,以及全国无数土炉,都积极投入了竞赛。在这个竞赛中,青年们互相比武,各显神通,一再突破纪录,为国家增产了大批钢铁。大连钢厂青年二号炉继9日利用系数达到八二点九○吨,获得“红旗青年炉”的光荣称号后,15日全炉青年又以“山高云高天更高,我们的志气比天高”的革命干劲,再放出电炉利用系数九七点七七四吨卫星,超过本溪钢厂卫星号青年炉,再次夺回冠军。本溪卫星炉、抚顺、大连、鞍山、沈阳等九个青年电炉,也正在快马加鞭赶上去。
在钢铁战线上,绝大部分青年都是新兵,他们苦钻苦学,敢想敢干,终于创造了奇迹。贵州遵义县八万青年,为了提高土铁产量,掀起了一个比技术,比学得快,学得好,学得多的竞赛热潮,集体猛攻技术堡垒。一个多月以来,全县已有二万四千多名青年掌握了各种炼铁技术,其中一百五十多人当了炉师。鞍钢第一钢铁厂青年工人崔志年是五号炉的助手。这个五号炉被人称为“老牛炉”,炼一炉钢最短的纪录是八点二十五分。崔志年眼看到别的炉子都在跃进,很着急,决心要改变这个落后纪录。于是他请求自己炼一炉钢。党支部支持了他的要求。从来没有炼过钢的崔志年在老工人的帮助下,大胆地改变了一些操作方法,终于用六小时五十分钟炼出了一炉钢,使五号炉一跃而为先进炉。在沈阳、武汉、广州等地,青年们还大胆利用旧设备,创造了使一炉钢增加产量一倍以上的奇迹。
在“一切为了钢”,“炼钢炼人”的口号下,青年中舍己为公的动人事例层出不穷,共产主义的思想品质在不断成长。在烟台,人们传颂着青年工人吕丰福冒险抢救高炉的动人故事。吕丰福是烟台市第一炼铁厂的工人。9月29日,第二十九号炉的料盅偏了,炉膛立刻有被烧坏的危险。这时吕丰福毫不迟疑地跑到炉上冒着生命危险进行抢救。最后炉子是被保住了,但吕丰福却受了重伤,经过急救后才脱险。在上海第一、第三钢铁厂、新沪钢铁厂,青年们还主动帮助别人赶上自己;包钢、武钢青年抢干重活,开展了不计报酬的劳动,获得党和老工人的赞扬。许多青年经过钢铁战斗的锻炼,觉悟大大提高,光荣地在火线上入了党,入了团。(附图片)
长辛店机车厂青年在炼钢 洪克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