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4阅读
  • 0回复

具有高度政治军事文化教养的部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48-12-22
第4版()
专栏:

  具有高度政治军事文化教养的部队
何微
人民解放军不仅是有文化教养的部队,而且对战地文学也有新的发展。它的主要特点,是太原前线人民解放军,有成千成万篇“枪杆诗”的产生,作者几乎完全是战士,充满了生动明确、具有高度思想而又朴素的诗篇,其表现的基本主题——是对敌人的仇恨蔑视和全军的坚强的胜利意志,李海水连一等功臣王章成的“胜利条件说不完”,不只写出了人民解放战争有丰厚的群众和物质基础,最高贵的是他保持了清醒的思考,时刻审察作战的环境和条件,并有战胜困难的毅力。他的原作如下:“咱有把握打太原,胜利条件说不完,第一武器弹药足,粮草马料积如山,火车汽车唔唔叫,四方八面运前线。第二群众来支前,抬运彩号自觉干,人人都来打阎匪,阎贼吓也吓破胆。第三兵强马又壮,攻坚作战有经验,打下北营伤亡小,单兵爆破有孤胆。第四上级指挥好,徐司令员智谋高,挖心战术真厉害,分割包围大会餐。第五占了大东山,有利地形归于咱,踞高临下打冲锋,炮弹落到城里边。胜利条件齐具备,可能困难也要看:天寒地冷窑洞湿,也许有时难吃饭,人多村小住不下,吃水喝汤不方便,民工有时不够用,弹药一时赶不上。有些困难想不到,临时给你添麻烦。打仗一定有困难,克服困难最当先,多想办法有办法,立功计划要实现,坚持最后五分钟,威风凛凛进太原。”四五六部队战士有一篇“打阻击仗”的集体创作,其中说:“远不打枪,近不发慌,敌人接近,手榴弹杀伤”,是充分表现战术思想的杰作。他们更从模范战斗和向英雄取材,甚至写自己心爱的一件武器,因为他们切身体验了战斗生活,写出来十分生动活泼。张维景就是以张树林爆破为题材,从张树林平时工作积极,战斗时勇敢担任爆破,一直到爆破后,指示部队冲锋时机,获得俘虏三十八个阎匪的胜利。突击队员孙金山这样歌颂手榴弹:“手榴弹,十四两,投出去,炸得响,炸得敌人叫爹娘——大叫:‘你们别再打,我们马上就投降’!”司号员张尽忠这样写他的冲锋号:“我的号,真是行,只要一响全连动,滴滴哒哒连声叫,全队同志往前冲,冲得敌人好象老鼠找不着洞,乱窜乱碰当了俘虏兵”。有许多“枪杆诗”对教育部队来说作用很大。阎匪惨无人道,在战斗中施放毒气,战士们便写了“防毒”诗:“毒弹爆炸,响声不大,烟不上升,顺地来爬。往高处跑,毒顺气没啥。交通壕内,也有办法,放一捆柴,遇毒点它,大火烧着,空气外爬,毒气顺风,也就散啦!人围火旁,也就没啥。坚持阵地,目标嫌大,一颗子弹,把药倒下,遇毒一烘,效力也大。阎匪阴谋,火烧完啦”。又如“打洋灰碉”、“对付燃烧弹”、“利用敌人照明弹”等都说明我们的战士又是有科学头脑和军事常识的战士,不然写不成这样深刻的。在战斗中,在深夜里,战士们用自己创作的“枪杆诗”,对敌人朗诵。一首专描写蒋匪三十师反扑惨败的情景,是很好的政治诗:“三十师,来反扑,手榴弹炮弹吃了个足——死在太原回不了家,爹娘老少哭不哭?”连队的“门板报”,每天有无数战士创作的“枪杆诗”贴出,“人民子弟兵报”有“枪杆诗选录”。二二部队的“战壕传单”,大量采用“枪杆诗”,有的战士便把诗贴到枪托上,炮盘上,炮身上,弹药箱上,有的干脆写在饭包上,米袋上,到处都可以“出版”,无处不在流传。“枪杆诗”便成了战士喜闻乐见,为战士创作的独特形式。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