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阅读
  • 0回复

大搞“万鸡山”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8-11-22
第2版()
专栏:

大搞“万鸡山”
本报评论员
今年春天以来,家禽生产出现了反常的现象:各地幼雏滞销,大量宰杀和盲目出售家禽的现象很普遍,以致全国的家禽不仅没有继续增长,在不少地区反而严重减产。这是一个值得注意的情况。
家禽的绝大部分过去都是私人喂养的。由于今春以来全国农村大抓工农业生产,劳动力空前紧张,特别是人民公社化以后,私人喂养条件发生了变化,社员家庭养禽的时间、饲料来源和养禽设备的添置,都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因而私人喂养家禽的数量下降。这就是造成家禽减产的客观原因。它反映了随着农村集体生活的发展,以一家一户为主的饲养家禽的方法已经不能和当前高速度发展生产的形势相适应了。今后,必须大规模地发展集体养禽事业和家庭养禽并举,才能迅速提高家禽生产,满足各方面对禽、蛋日益增长的需要。
发展集体养禽事业有没有条件呢?有。今天本报发表的行唐口头镇、北京东郊农场集体养鸡成绩的新闻,就是有力的证明。人民公社化的实现,使大搞集体养禽事业的条件成熟了:不论在人员、资金、设备以及采用科学的饲养管理方法方面,都是一家一户分散养禽所远不能比拟的。目前人民公社大力发展集体养禽事业,已经是“水到渠成”的必然趋势了。
但是有些干部和群众并没有认清这一客观形势和有利条件,他们不去积极地发展集体养禽事业,而只看到家禽不好管理,常常践踏庄稼、啄食幼苗,曾采取了打鸡打鸭、限养禁养的办法。他们认为养鸡养鸭和种庄稼有矛盾,不主张养。养家禽要践踏庄稼当然不好,这是个矛盾。但是养家禽也可以不践踏庄稼。口头镇利用荒山搞起“万鸡山”,不是很好地解决了这个矛盾吗?如果我们都怕践踏庄稼而禁止养鸡,再过一两年,家禽岂不要绝种了么?这是因噎废食的办法。
有人虽然认为养禽很重要,但是强调集体饲养缺乏设备,又没有经验,又容易传染疫病,因而得出的结论是“难以大搞”。这种看法也是不正确的。口头镇“万鸡山”的经验证明:集体养禽可以因地制宜,充分利用一切自然条件。山区可以利用山丘草坡发展“万鸡山”“万鸡坡”;平原可以利用荒滩、树林发展“万鸡滩”“万鸡林”;低洼地区还可以利用湖泊池沼发展鸭群鹅群。至于设备不足也是有办法解决的。口头镇实行了就地取材、因陋就简的方针,没用一块砖、一块玻璃,只用了一些竹子、土坯等就建成了大批鸡舍。可见集体养禽不是“难以大搞”,而是很可以大搞。
有一些人认为,既要多养家禽,就一定会浪费大量的粮食,“斗米喂斤鸡”,不合算。其实不然。鸡是杂食性的动物,不是只吃粮食的。口头镇办“万鸡山”,就是多方设法寻找和利用各种水生和野生动、植物作为代饲料,渗以一定比例的精饲料,一样把鸡喂得又肥又壮。
当然,对集体养禽的一些具体问题,如供应种蛋、建立孵化场和养禽场、训练饲养人员等,也要很好地解决。在这方面,商业部门应尽量给人民公社以协助。在发展集体养禽的同时,对于目前的个体养禽户也不应当限制,并且还应该给以适当的安排,供应一部分饲料给他们。这样做是有利于发展家禽生产的。
养家禽和炼钢炼铁、兴修水利比起来,是小事情。也正因为是小事情,就常常容易被人忽略。但是,禽、蛋是人民生活和对外贸易大量需要的东西,不能把它完全丢开不管。因此,各个地方有必要对集体养禽事业规划一下,并抽出适当的人力和物力,迅速地把这件事情办起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