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阅读
  • 0回复

我国冶炼钢铁的历史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8-11-22
第7版()
专栏:

我国冶炼钢铁的历史
周世德
在世界冶金史上,中国的钢铁冶炼技术,成就最早,而且极其出色。近几年来,我国考古工作者,已发现的最早的铁器,是公元前五世纪的,但数量不多;同时又发现了公元前三、四世纪的铁器,不仅数量较多,而且已经有了相当的技术水平。从世界冶铁技术发展的历史来看,这种水平决不是刚发明冶铁时就能达到的。因此,可以推断,中国冶铁术的发明,可能在西周时代,或西周和东周之间。
到战国时代,冶铁术就更有了长足的发展。1950年河南辉县发掘魏国墓葬,发现铁制生产工具十几种九十多件,铁制兵器八十件;1953年在热河发现战国时代铁范六种八十六件。从历史文献上也可看到,战国时代各国富豪很多是冶铁致富的。那时的铁器不仅种类多,而且制造业的规模也相当大,并发明了生铁炒炼熟铁和炼钢的技术,出现了长达一百四十公分的铁剑。到了汉代,炒炼熟铁的技术更加提高,铁兵器的应用更加普遍,铁工具也有用熟铁锻制的;特别是手工业工具,几乎全用熟铁锻制了。据文献记载,战国时代,铁山三十四处,分布在秦晋豫鄂四省。西汉初年,盐铁国有,设铁官四十九处,分布在秦、晋、冀、鲁、豫、苏、川等省。到东汉时,西北、西南、东北各省,冶炼事业也略有发展。唐代以后,南方产铁渐多。到宋、元、明三代,南方与北方铁产量的比数为三与一之比,或六与一之比。汉代盐铁国有,冶炼工人在十万以上。晋时全国三十九冶五千三百五十户。梁时修筑浮山堰曾用东西两冶场所存铁器几千万斤沉在堰旁。可见,当时铁的生产量已经不低。隋代冶监分为大中小三等,数量当然不会太少。到了唐代,每年产铁一千多万斤,那时有铁冶坑数七十六。宋代年产铁三千万斤以上,铁冶坑数也只有七十七。可见生产率也已经相当提高了。到了元代,铁产量减少到两千多万斤。明代又从年产三千万斤发展到年产九千万斤以上。
清初禁矿,但经过人民斗争,统治者也不得不开禁,这时炼铁厂的规模也更加大了。每炉每天产生铁一千五百斤到三千五百斤,最多时每炉每天产生铁六千斤。近一百多年以来,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使我国钢铁工业停滞不前。解放前,在1932年前后,反动政府每年售给日本铁砂五六十万吨,我国自用的铁砂不过二三十万吨。当时大冶汉阳,上海浦东,河南新乡,河北石景山各铁厂经常停工,那时,我国铁厂正常开工的仅扬子、阳泉二厂,年产不足四万吨,每年进口各种钢材六十余万吨尚不足用。一般劳动人民所用的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几乎全靠各地土法冶炼的、年产二十万吨左右的土铁维持。这就是我国历代钢铁生产发展的概况。
我们祖先发明冶炼钢铁的技术,不仅是世界上最早的,也是最先进的。我们先从鼓风设备和燃料谈起。公元31年,杜诗创造了水排。水排就是水力鼓风机用来鼓风炼铁。公元215年,韩暨把水排推广到整个魏国(三国时代),而且规模较大,利用了较大的河流。公元424年前,我们的祖先又创造了人工水塘,造成人为的水流落差,用来鼓风炼铁。这些都是中国人独立创造的技术,在世界冶金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欧洲水力鼓风炉,是在十一、二世纪之间才发明的,欧洲各国的普遍使用,要迟到十四世纪。而我国则是在一世纪发明的,三世纪普遍推广使用,比欧洲各国要早一千一百年左右。
其次,多管鼓风。“墨子”上记载:一个炉用四个鼓风器。东汉的石浮雕“冶铁图”上,一个炉有四个以上的送风管。春秋时吴国造宝剑“干将”、“莫邪”,用男女童三百人鼓风装炭。这些都说明了我们祖先很早就发明了多管鼓风。在欧洲,十七世纪以前,鼓风炉的送风管只有一个,一般炉子都是用二个风囊合用一根送风管把空气压送进去。到十八世纪,鼓风炉上的送风管才由二个陆续增加到八个,十六个。可以说,使用多管鼓风的冶炼技术,我们比欧洲国家早了将近二千年。
谈到炼铁燃料,石炭也是我国首先应用的。魏晋时代,我国冶铁所用的燃料已开始应用石炭。到了宋代,在公元十一世纪前后,我国冶铁业已广泛地应用石炭作为燃料。欧洲各国,要迟到十六世纪才用石炭冶铁。十三世纪时,意大利人马哥波罗来到中国,看到用石炭作燃料,非常惊奇。马哥波罗和伊本拔秃塔都曾记述了:“中国有一种黑石头可以作燃料,火力大,价格还便宜,”当这些外国人发现我们用石炭作燃料炼铁时,我们祖先用石炭作燃料已将近一千年了。
我们祖先在钢铁冶炼技术方面创造性的成就,在中外古今的著作中都可看到,公元一世纪时普利尼曾写道:“虽然铁的种类多了又多,但没有一种能和从中国来的钢比美的。”后来德约翰在他的“史前钢铁使用”一书中写道:“中国人在纪元以前已经知道把生铁和熟铁放在一起炼出钢来,正是后世平炉炼钢方法的先声。”
在我国古籍里,还记载着我们祖先在炼钢技术方面的创造发明。南北朝时代,梁陶宏景说,钢是把生铁和熟铁混杂起来冶炼的。北齐綦母怀文曾造宿铁刀。宿铁就是灌钢,它是把生铁熔化灌注到熟铁原料中而成钢。到了宋代,这种灌钢已在全中国流行。这种炼钢技术进一步发展,就产生了后来的“苏钢”。据说,苏钢是江苏的工人创造的。近代西南各省小型钢厂,还有采用这种冶炼方法的。周志宏先生曾经作了详细的调查和深刻的分析,认为:“这种炼钢方法和世界工业先进国家早期的炼钢方法不同。他们过去所有熟铁渗炭钢等方法,我们都有;可是我们这种炼钢方法,在国外还没有类似的发现,显然是一种创造性的发明。”灌钢的发明,最初见于记载的如从南北朝时代算起,距今已一千五百年左右。欧洲炼钢术的发明距今只二百多年,我们比欧洲国家早了一千二百多年。
我国古代钢的制成品刀剑,最有名的要算春秋时代“干将”“莫邪”了,其他如“湛卢”、“巨阙”、“鱼肠”、“龙渊”、“太阿”、“工布”等等,都是历史上有名的宝剑。从战国到魏晋南北朝,出了不少有名的刀剑冶炼家,他们常常以发悬挂稻芒一束来验刀剑是否锋利。晋时刘?的剑能断十三根“芒”而发不断;梁时黄文庆的剑能断十五根“芒”;北齐綦母怀文的宿铁刀能斩甲过三十札;曹魏几次制造百辟刀;西蜀蒲元造刀三千口称为神刀。这种宝刀宝剑一般都有龟裂纹(如“干将”)或水波纹(如“莫邪”),和东亚国家日本以及中南亚国家波斯、印度等国的镔铁刀,都和布拉特钢是一种类型。这种宝刀宝剑不仅在中国脍炙人口,而且欧洲各国都一直把它认为宝贝。但欧洲人长期没有发现它的秘密,造不出这样的刀剑,只是用酸类在寻常刀剑上侵蚀出花纹来冒充,直到1837年,俄罗斯杰出工程师安诺索夫才发现了这个科学秘密,给了它很高的评价。
热处理和机械加工。机械加工的一种是热作。南北朝时,竹林七贤中的稽康、向秀好锻。宋时沈括,对于锻钢就有了仔细的观察和记录,同时他对冷作(冷锻)也有明确的认识。明代宋应星叙述了造针的方法。早在三百年前,我们的祖先已聪明地利用生铁作镆发明冷拉了。关于淬火,从战国以来淬法也是由冷却方法的差别求得不同的硬度。但主要的方面不在于水的温度的差异,而在于所用的流质不同。他们注意到水的成份,知道了某几种水能用,某几种水不能用。龙泉剑就是用龙泉水淬火而得名。曹魏百辟剑用清漳水淬火;蒲元造刀认为汉江水涪江水都不能用,一定要成都的水才行;北齐綦母怀文用油淬(五牲之脂)也用尿淬(五牲之溺)。淬火技术到了明代,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他们在水中淬了几次以后,涂上虎骨朴硝酱烧红再淬,或用羊角乳发末调敷。这都说明了这时人们对于热处理已经有了深刻的研究。在明代造针的过程中包括了两种热处理的步骤,一种是用松木、火矢、豆豉作渗炭剂的表层增炭处理,另一种是“水火徤法”。此外,在热处理方面,中国人最重要的贡献是“生铁淋口法”。这种方法是中国人独创独到的热处理技术。李恒德先生认为:用柔铁加以渗炭处理在欧洲固然久已使用,但欧洲人用的渗炭剂都是固体的,而中国人却利用了熔化的生铁作渗炭剂,可以省却千百倍的时间。作法是,原来的制作品不需要熔化,却用熔化的生铁淋在上面来加高表层的炭份和硬度。这个办法既利用了炼钢的原理,又保持热处理的操作,比起现代的许多热处理都要轻易。这些技术,在今天也是值得我们冶金工作者研究和利用的。
谈到铸铁,我们的祖先在二千年前已经发明了铸铁术。而欧洲铸铁术的发明距今只九百年。我们比欧洲各国要早一千多年。英国有名的学者李约瑟先生认为,欧洲铸铁术是在十一十二世纪之间由中国传入的。我国铸铁术到汉、唐两代,特别是到了宋代,已经有了很高的发展。李曾伯在荆州每月能铸铁炮二千只。到了明代,能铸万斤的铁钟。铸时一次熔铁十吨到二十吨,铸件的重量在五吨或十吨以上。而且当时中国人早已掌握了今日欧美人所谓“蜡铸法”。这种方法在今天也还是一种高度的技巧。
在钢铁的生产程序上,李恒德先生曾分析了明代宋应星所记的炼铁方法。他认为有几个特色不容忽视。第一是炼铁炉和炒铁炉的串联使用,从炼铁炉流出的铁水直接流进炒铁炉炒成熟铁。这方式不见于十七世纪的欧洲。这个方法的使用,减少了一步再熔化的过程,是现代冶金技术上一个重要的特色。在某种程度上讲,中国人早已掌握了这一种经济的生产技术。第二是炼铁炉操作的半连续性,出铁后用泥堵了出铁口,鼓风再炼,不像欧洲早期要等炉冷后才能把铁取出来。第三,把铁矿炼成生铁,再由生铁炼成熟铁,然后由生铁熟铁合炼成钢,这正是今日推行在全世界的钢铁生产系统。
如上所述,在钢铁冶炼技术方面,我国在很多方面比欧洲国家发明得早,而且很有独创独到的地方。有许多冶炼钢铁的高度技巧,几千年前,或几百年前就为我们的祖先所掌握了。只是近百年来,由于外国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本国反动政府的残酷统治,我国在冶炼钢铁方面,才落后于世界先进的国家。解放以来,由于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和全国人民忘我劳动,我国冶炼钢铁的事业才飞跃地向前发展。在解放几年的时间里,我们做了前人几十年几百年甚至几千年没有做到的事情。目前,我国正在以钢为纲,开展着一个规模壮阔的全民炼钢运动,可以预期,几年以后,我们在钢铁事业上,将很快赶上世界水平,站在工业先进国的行列里。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