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0阅读
  • 0回复

高原山城之夜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8-11-23
第5版()
专栏:

高原山城之夜
本报记者 吴振全 赵家烈
夜降临到山城贵阳。新建火力发电厂输送出强大的电力,纵横数十公里的山城一片光明。工厂里、工地上充满热情和创造性的劳动高潮一个接着一个。为了向人们介绍这一宏伟壮丽的跃进景象,记者驱车作了一次巡礼。
座落在市南郊的贵阳钢铁厂,是目前贵州新建的最大的钢铁联合企业。在这里,新落成的高炉烟囱,雄伟地插入夜空;环绕着炼铁高炉车间工程的大管道上,闪耀着灿烂的电焊火花。在已经部分投入生产的炼钢车间,虽看不到通红的炉火,但工人们正在抢修炼钢炉,安装起重十五吨的行车。部分投入生产的轧钢车间,来自重庆钢铁公司的老轧钢工人汤荣华,领导着几十个年青小伙子,正安装重庆望江机器制造厂支援的四百厘米轧钢机。久经革命战火锻炼的厂党委书记毛家庭同志,在工地上向我们说:“贵阳钢铁厂已提前三个月基本完成第一期基建工程(炼铁、炼钢、轧钢三个车间),并已炼出了三百多吨钢。全厂一千八百多个职工正以冲天的干劲,争取今后两个月实现日产钢一百吨,轧出钢材七千吨的跃进计划。”
处在钢铁厂南面十公里外的贵阳矿山机器厂,是解放后不断扩建的一个工厂。在这里,我们踏进厂区,首先被“家庭团结炼铁炉”动人的情景吸引住了。担任夜班的二十多个家庭妇女,有的在掌握转炉和化铁炉,有的用大铁钩拉开炉前火红的废铁渣。她们一个个兴奋的脸,在火红的光芒映射下,显得异常英武。引导我们采访的先进生产者白美娟赞颂地说:“职工家属都是这样斗志昂扬,更不用说车间工人了。”的确,在铸造车间,工人正在浇铸这个厂从未生产过的水泥设备;化铁炉流出红红的铁水,被行车一罐罐地吊着倾入巨大的砂型里。在金工车间和锻压车间,锻压、起重、冶炼、水泥等设备的构件,正成十成百地制造出来,会聚到装配车间。装配车间里,工人们正在装配着卷扬机、锻钎机和鼓风机等。车间老技工丁永寿向我们兴奋地说:“从我们这里,最能看出整个厂的跃进成绩。全体工人从10月中旬以来连续打了四个战役,工效迅速提高几倍到几十倍,才适应了各车间产品猛增的需要。”这个原来生产中型矿山机械的工厂,现在在贵阳四十多个工厂中竖起了钢铁、机械双跃进的红旗。9、10两月,从没有一斤钢到产一千七百多吨钢;1至10月生产总值比去年同期增加了218.7%。
从矿山机器厂西侧通向贵阳市的公路两旁,已建成和正在施工的十几个较大的工厂,一个连着一个。公路上车水马龙,人喊马啸;各个工厂建筑工地的大喇叭,不断地播送激动人心的捷报。这一夜,是贵阳市二十多个主要建筑工地,放建筑高产卫星的第四个夜晚。在这里,我们先走向贵州水泥厂工地。这是贵州目前最大的工厂工程,许多庞然大物已雄伟地耸立起来。担任这个厂基建施工任务的,是来自河南郑州的一个建筑工程公司的数千工人。这个厂的工程不仅工作量大,而且技术性强,一般建筑物都在三十多公尺高,最高的两个吸尘器和烟囱高达六十五公尺。工人们在强大的聚光灯照耀下,从坑地到半空,紧张地进行立体作业。就在这个厂东面的中心铸造厂的基建工程,由来自广东的一个建筑工程公司的职工担负,他们热情劳动的声势,并不次于水泥厂工地。
午夜十二点,处在矿山机器厂东北方向的另一个新建工厂群工地,工人们正在结束各厂第一期生产性建筑工程的收尾工作。在这里,四个月前还是名叫小河的一片田野,如今已出现了五个崭新的工厂。有的厂基建未完,就开始局部投入生产了。这一夜晚,修建最后完工的机床厂齿轮车间,贵阳第二建筑工程公司的工人们正实现着他们提出的“抓住收尾,大战齿轮,六十小时,扫地出门”放卫星的战斗口号。厂房外,“上游”红旗迎着灯光闪耀,上千汉、苗和布依等族工人飞跑着推土填地坪。厂房内,泥工、木工、油漆工和干部约二百人,腰间系着安全绳,悬空在十公尺高的屋架上油漆屋面板。刚出成都建筑学院的泥工工长张玉芬,站在架子上,红毛线衣已粘上灰泥,两条小辫悬空摆动,正用油灰浆去填充缝隙。他们从晚上七点钟上去后,决心要到第二天完工才下来。在这个工地上,四千多个职工最近四个月中一气建成了机床厂、滚珠轴承厂和电线厂五万多平方公尺的厂房建筑,曾创造了二百零一个人、四十五小时内、建成一千一百六十五平方公尺的一个车间的奇迹。
天将破晓时,我们赶到了正在赶修的贵阳火车客车站。这个站建成后,将成为西南最大的客车站和枢纽站。二十多公尺高的七层站房,已快修到顶端。三股道的线路工程已基本完工。一千多工人正紧张地赶修站台和车站广场。通往市区的公路,不断地行驶着运送材料的汽车。沸腾劳动的喧闹声打破了深夜的宁静。
这一晚上,我们所看到的这几个新建、扩建和正在施工的工厂的情景,仅只是贵阳大跃进之夜的一部分场面。在贵阳市周围几十公里的范围内,还有棉纺厂、炼铅厂、重型机床厂等几十个大、中型工厂,都在通宵达旦地紧张施工。动力机械、汽车制造、农具等几十个中、小型工厂,都在夜以继日地紧张生产。
祖国西南山城贵阳,就这样一个夜晚连着一个夜晚,许多夜晚连着许多白天,时刻不停地向前飞奔。(附图片)
(题头照片:贵州火力发电厂夜景。 曹正摄)
建设中的贵阳钢铁厂 田宇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