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5阅读
  • 0回复

南阳专区改良炊事用具 一个炊事员能做七十人的饭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8-11-25
第4版()
专栏:改革炊事工具 省人省煤省时

南阳专区改良炊事用具
一个炊事员能做七十人的饭
本报讯 以提高食堂工作效率的工具改革运动在河南南阳专区全面开展。这个专区的泌阳、邓县、镇平等六个县,已创造发明各种炊事工具共一万五千多件。
南阳专区公社化以后,普遍实现了生活集体化。由于经验不足,许多食堂一个炊事员只做三十个人的饭,特别是磨面问题更感到吃力。中共南阳地委为了提高食堂工作效率,在食堂工作做得好的泌阳县召开了各县炊具改革会议。在这次会议以后,各县都以书记挂帅,党、团员带头,充分发挥群众的智慧,创造了许多炊事新工具和改进了不少炉灶。泌阳陈岗管理区主任李仲堂同志,发明水打自动化双磨,每天可产面粉三千多斤,不用畜力,只用一人照顾,比驴拉磨提高工效二十五倍。南阳县发明的小钢磨全部自动化,每天可产面粉二千斤以上。同时各地还开展了节约燃料改良锅灶运动。全专区改良的锅灶达60%,经过改良的锅灶,三百人吃饭的食堂,只要一个人烧火,比原来节省二人。原来的锅灶每人每天需烧柴一斤十两,改良后,每人每天只用十二两柴就够了。泌阳县姚园村公共食堂共二百八十一人吃饭,他们发明了一种火车头锅灶,这种灶六个锅前后分为四排,做饭、蒸馍、炒菜,做一顿饭过去用四小时,现在缩短为两小时,还减少了30%的炊事员。邓县以搞沼气为主节约烧柴。全县已修建沼气坑二千一百多个。南阳县发明的水车头切片机,每天能切片十四万斤,比人力提高工效一百四十倍左右。镇平县柳泉铺创造的压面机,把红薯泥放进机器内,制出的面条又长又细。泌阳县由于创制出木制轧面条机、切菜机等十二种工具,节省了大批的人、畜力,过去切菜抽各班的战斗员,现在一个切菜机比二十个人切菜的效率还高。据全县三百九十六个食堂统计,炊具改革后,共节约劳力六百九十六名,每人做饭效率,由每人只做三十人的饭,提高做七十人的饭。 (张励中)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