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5阅读
  • 0回复

共青团员的榜样——介绍“老共青团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8-11-25
第7版()
专栏:

共青团员的榜样
——介绍“老共青团员”
 柳笛
我常常想:生活在今天这样一个光辉灿烂的社会主义时代的青年,该是多么幸福!党的亲切教导和无微不至的关怀,使一代社会主义的新人幸福地成长着!党给青年人创造了适合的生活环境,党给青年人安排了鹏程万里的工作岗位。有谁能比我们这一代青年更幸福,更有希望!可是,这种幸福是怎么来的呢?老一辈的同志是怎样度过他们的青春的呢?
一口气读完了“老共青团员”(工人出版社出版)这本书,问题得到了回答。这是一本感人心肺的革命回忆录,是一本记述从“九·一八”到“七·七”这个时期,党的优秀儿女们在日寇占领下的东北,对敌人进行英勇斗争的书。可以说,书中主人公何有所走过的革命道路,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作者本身的回忆和自述。全书质朴无华,没有任何浮夸和渲染,使人感到异常亲切,书中所有的人和事,都充满了感人的力量,每一个情节里都凝结着作者的革命激情。
一个老共青团员令人难忘的光辉形象,出现在我们面前!
故事一开始,就把我们带回到了那个苦难的年月里。饥饿、压迫,使得九岁的何有父母双亡。父亲在矿坑里被煤砸死了,母亲被地主踢死了。乡亲们托人把这个孤苦零仃的孩子从山东带到了东北,去找他穷苦的舅舅。就这样,生活的激流把一个年幼的孩子推进了社会的熔炉。何有在这熔炉中顽强地成长起来了。他在街头流浪、在鞋厂里做苦工,每天干十八、九个小时,鞭打、辱骂折磨着他。他不明白:为什么做鞋的人没有鞋穿?为什么码头上粮食堆成山,人们还没有吃的?为什么商店里有各式各样的衣服,人们还没有穿的?为什么……为什么……。是的,何有幼小的心灵对这些是不明白的。但是,他终于明白了。生活告诉何有:什么是好,什么是坏,应该赞成什么和反对什么。这个被人看不起的穷孩子,以后竟变成一个坚强的革命者了。
作者怀着深切的激情,对何有的成长过程写得入情入理。在何有还是一个不懂事的孩子的时候,就显露了劳动人民所固有的舍己为人的高贵品质。流浪在哈尔滨松花江畔的何有,有一次在汹涌澎湃的江水中奋不顾身地救起了一个名叫沙沙的苏联小孩,因为这个机缘,他到了中东铁路上去工作。而当他第一次领到了工钱的时候,他首先就想到要帮助帮助他那在一场水灾中相识的难友周全父女。何有最初这种无私的思想幼芽,成了他以后忘我地进行革命斗争精神的源泉。
可以看得出,作者在塑造何有这个形象上,是十分谨慎的。这里所用的笔墨简直节约到了最大限度,但是何有那种忠实于革命事业,忘我的革命精神,却像一颗宝石在他的青春中闪耀着炫目的异彩。何有在中东路工作的时候,从党的地下工作者老程师傅和苏联同志那里,开始接触到了革命的道理。这个出身贫寒的青年小伙子凭着自己的阶级本能,刚一接触到革命,就如饥如渴地追求它,贪婪地从中汲取滋养。甚至他为了寻求光明,冒失地闯越中苏边境去找沙沙和比斯克夫;他在受尽了日寇折磨的时候,不顾一切危险,吵着嚷着问“哪里有共产党?”
这样的革命青年是会找到党的。何有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了。何有入团的形式那么简单,只不过是和程师傅作了一次谈话,可是,这次谈话多么令人难忘啊!
“‘什么条件?’何有着急地问。
老程摸着下巴,看着何有,说:‘坚决地反对地主资本家,不打倒日本鬼子不停止,砍脑袋也不投降,也不供出自己的同志,不泄露秘密,坚决执行决定……。’接着又说:‘干这个事,不仅不挣钱,还得交团费呢……’
没等老程说完,何有两眼放光,忙说:‘我够条件!’又说:‘只要反对地主、资本家,打日本鬼子,叫我干啥就干啥!……除了饭钱,其余的全交上,行不行?……’
‘好,’老程严肃地说,‘你不是没有父亲,没有母亲,没有家吗,从此以后,你就有家了!共产党就是你的家,你要做一个好儿子啊!’”
不错,何有真正地找到家了,这是一个不寻常的家。故事的发展向我们证明:何有不愧为党的好儿子。无论在出生入死的流血斗争中,还是在吃草根、喝桦树水的深山密林中进行游击活动,以及后来的地下斗争中,何有都是听党的话,坚决执行党的指示的。在撞翻敌人的铁甲车、白林子战斗炸敌车、打围子抢救刘升……一系列的对敌作战中,何有表现了一个革命者的机智、勇敢的英雄品质。而革命斗争中的每一次锻炼和考验,都更加激发了他坚强的革命意志。何有从党那里汲取力量,也从同甘共苦的战友那里汲取力量。共青团员金文俊毅然处死反革命父亲的行为,老游击队员马大汉身受重伤以后,为了不致拖累其他同志突围,冷不防用猎刀结束自己生命的可歌可泣的事迹,以及妇女群众用开水烫死鬼子的英雄行为……这些都给何有增加了无敌的斗争力量。只要党需要,何有什么都可以干。
何有就是这样在革命斗争的千锤百炼中成长起来的。故事发展到党派何有夫妇到革命圣地延安去学习,就结束了。然而,真实的故事并没有结束。听说,以后何有在革命斗争中不幸被敌人打瞎了双眼,但他的革命意志却更加旺盛了,至今他还在顽强地工作着。实际上这本书就是那个双目失明的何有口述而成的。写到这里,我想起了生活在今天的共青团员和青年们。这一代的青年正在大搞共产主义思想自觉运动,大力发扬劳动不计报酬、工作不讲条件的共产主义劳动态度。我们老一代的共青团员们,他们在几十年以前的艰苦斗争中,何止是不计报酬,不讲条件,甚至连自己的生命都慷慨地贡献给了我们壮丽的事业。想到这些,我们该怎样加倍的努力向老一辈的同志学习啊!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