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9阅读
  • 0回复

党的女儿马小翠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8-11-26
第6版()
专栏:

党的女儿马小翠
李准
马小翠家住河南省鲁山县的大焦山里。大焦山是伏牛山的主峰,海拔两千多公尺。是个极偏僻的深山区。解放前,人民生活很穷困。文化更是落后,全乡只有三个识字人。农民们过春节时,只能把红纸贴在门上,有的跑七八十里到山下请人去写。
马小翠就是生长在这样一个深山沟里。她家里有爹和娘。解放后,农民们翻了身,她才有机会到离她家四十里路的瓦屋乡上了小学。
跳蚤大的姑娘也要办民校
1955年,马小翠在高小毕业,这时她才十二岁。回到山里后,她是农民中仅有的一个识字人。毕业时学校曾要求她把文化带回山区。这时她就产生了强烈的希望:一定要把文化带上大焦山。当她初次到乡里谈时,乡长看她还没有桌子高,笑了。他说:“你回家玩吧,办什么民校!那里有教师。”小翠红着脸说:“我呀!我能教。”乡长看着她不在意地说:“咱这山里不比山下,识字没大用处,算了吧!”恰巧这时县里通知每个乡去个扫盲教师到县里开会,他们土门乡没有识字人,就顺便叫她去了。
大焦山离县城一百八十里,马小翠一个人翻了三四座大山,跑了三天半到县里,别人看到她,问她:“小妮,你大概是跟你妈来的吧?”小翠说:“不!我是来参加会议的。”这时,来开会的人都笑着传开了。有人说:“来个像跳蚤一样大的小妮,回去能干个啥?”马小翠听了很不服气,她想:你们看我小,我偏要办民校。
小翠回到村里后,逢到村里开会,她就宣传学文化的好处,有人对她娘说:“你家小翠那么大一点儿就那样‘疯’,你们也不管管她!”她爹听了闲话后,还经常打她。小翠这就想:“你们说我‘疯’,我就非要给你们‘疯’个样子!”她看着大人一时难入学,就每天翻山越岭,到各家动员小孩子们上学。她向小孩子们讲革命故事,讲城里见闻,教他们唱歌,慢慢地把六个十三四岁大的孩子组织起来了。
他们这一小班学生,白天就在山坡上识字、唱歌、跳舞,夜里没有教室,小翠不敢在自己家里,就在七里地以外她姑家找一间磨房作教室。她姑开始也不愿意,后来他们答应给她家积肥才同意了。就在这个小磨房里,六个山里孩子学起文化了。
学生们学习情绪很高,家长慢慢也通了。过了一个多月,学生又增加了五个。这时候笔记本抄完了,大家都想买书读。小翠恐怕学生们回家要会妨碍入学,心里很着急。她就把原来父亲给她买花衣服的六块钱,到五十多里外的土门乡买了七十二套新书。
她背着书往大焦山里走着,可是七十二套书太重了。她背着上山走了十几里就累得通身是汗,再也走不动了。这时,山高路陡,村子又少。她就想了个办法。把书分作两捆,把这一捆往前边挪二里,再回来把另一捆往前挪二里。跑着跑着,脚上打起了血泡,就干脆把鞋子扔掉;肩头磨破了,就脱了衣服衬住。就这样一步挪一步,挪了两天多,才回到大焦山。到家后,她对爹撒了个谎,说是把钱丢了,挨了爹一顿打。
夜里,小翠把书本发给学生,大家都高兴得跳起来。他们看着书本上的红旗、毛主席像。第二天,全大焦山都传遍了新书,想上学的人更多了。就在这时,她爹也知道了,又把她狠狠打了一顿。可是村里群众都很同情她。村长、乡长看她教的学生已经能写能算,也努力支持她。当天夜里,小磨房里挤满了一百多个学生,连乡长赵富荣也来当她的学生。后来又把教室找在李扎坪,把民校分作两下。马小翠又培养起了两个小教师分别上课,把山里的石头上、大树上、房屋上都写满字,造成满山满林的识字环境。白天,山坡上到处都是读书声音,夜里,各个山径上走着一排排的松柴火把,都是来学文化的人。
大规模的扫盲在大焦山展开以后,马小翠光荣地入了团。入团后,马小翠在乡党支部直接培养下,工作更加积极了。她作全乡民校的“小校长”,每天起明摸夜,从这山翻到那山,跑着教民校。有一次,她夜里去上课,曾经碰到三只豹子,她躲在树丛里没有被吃掉。有时摸黑路,经常“滚坡”滚到山下,身上摔的到处是伤,可是她从来不叫苦,一直热情蓬勃地为群众工作。就在1957年,大焦山的一百七十七个青壮年文盲基本上扫完,成为鲁山县最早扫除文盲的第一面红旗。乡干部和社干部都是民校的学生。还培养出二十四名会计,十七名记工员和一大批农业技术员。现在家家户户都会写信、看报。大焦山这个过去最穷最白的山区,现在变成一幅最新最美的图画。
活捉“兵马大元帅”
1956年冬天,马小翠曾经替群众作了一件惊天动地的事情。有一次,马小翠叫学生上课,在路上碰见了两个人。她从衣服打扮上看,不像山里人,而且鬼鬼祟祟地在商量着什么事情。马小翠常听说有些地主反革命分子逃到大山里来。她就对这两个人注意起来。这时,她想了个办法,装着在路上跳着踢石子做游戏,慢慢踢到离那两个人近些的地方,听见一个人说:“……在这个山上要多拉几个!”另一个说:“要看眼色行事!”……马小翠听到这两句话后,心里想着,这决不是好人,应该提高警惕。她一直跑到民兵队长张廷荣家里,告诉了张廷荣。张廷荣却说:“小妮家,不要走路看脚印——小心过度了!”
第二天,她外婆有病,她妈蒸了一篮馍,叫她去看外婆。她到外婆家后,忽然看见他舅蒋宽仁正和昨天她碰见的那两个人谈话。小翠吃了一惊。她细想:她舅舅是个富农,平常思想很落后,经常说些反动话,现在又和这两人在一起,一定不办好事。
她舅舅却没大注意,他见了小翠只说:“不用在房里,到外边去玩吧!”她假装着在门口抓石子撂玩,耳朵却注意听屋里的动静。只听见里边一个人说:“……怕什么,现在咱羊山就有四五百人,将来咱弟兄们还不都是一样。”另一个说:“就这样,咱约定到姜举清家聚齐。”小翠知道姜举清是个恶霸地主,心里明白了。她急得心里通通地跳得像拳头捶着一样,当时也不敢惊慌。等那两个人走以后,小翠就想着要诈一诈她舅。她问她舅:“哪两个人是干什么的?”她舅说:“小孩子家,少管闲事。”她又进一步大胆地问:“他们说有四五百人是干什么的?”她舅吃了一惊,忙说:“人家说是山下一个村就四五百口人。”小翠说:“他怎么说在羊山!”她舅又笑了笑说:“人家说是往羊山做生意。”小翠看他不说实话,就一转说:“舅舅,人家外边说你的闲话可多了。俺妈叫告诉你,人家说:‘蒋宽仁叫坏分子拉住了!’”她又说:“前天政府才公布有政策:说是抗拒从严,坦白从宽,检举还能立功!”她舅听着更慌了,坐都坐不住。小翠看他这个样子,知道里边必有缘故。在天黑时候,她一路飞跑到白草乡政府报告去了。乡里连夜把她舅绑住了,一经审问,他供认了那两个坏分子和姜举清。原来他们都是反革命分子李太平的“兵马大元帅”。李太平纠集了一百多个坏分子,想在羊山上坐
“皇帝”。他的“兵马大元帅”被活捉后,这一伙反革命分子很快就被一网打尽。
马小翠给人民除了这个大害,群众都很感动。鲁山县委评她为模范监督岗员,又让她在团旗下照了像,来鼓励和表扬她对敌人英勇机智的斗争功迹。
赤心耿耿,天地不怕
1956年春天合作化高潮时,大焦山成立了一个高级农业社,由于党支部对她经常培养,她已能在村里作很多工作。社成立时,群众一致选这个十四岁的小孩子作副社长。可是在“马鞍形”低潮时,很多富裕中农都闹起退社了。支部书记赵富荣和马小翠领导着贫农坚决向他们展开斗争。一些富裕中农感到马小翠太和政府一心,就造谣说:“小翠年纪太小了,当社长能把脑子使坏,她还能管那么多事。”可是党支部支持她,仍坚持叫她当社干部。一些坏分子看这样不行,就用毒药害她。富农刘张氏曾经给她端了一碗面条,里边放了毒砒让小翠吃。可是她警惕性很高,把饭倒了,结果把一窝猪娃毒死了。
通过这些严峻的阶级斗争,马小翠的立场更坚定了,斗争也更积极了。秋天,县里通知她去开“分红”会议,在走以前,小翠就找了几个老农把她们队里的产量估了估。开了半月会回来后,庄稼已经收割完了。她回到大焦山队问队长岳保恩,“咱这队收了多少玉米?”岳保恩说:“五、六石。”小翠怀疑起来,她想着走时估产能收一、二十石,现在只收了这么多。她回到家里又问她爹,她爹却说:“你没看看今年咱的玉米都像小虫头一样!”马小翠仍然怀疑。这天夜里,她亲自领着妇女们去收庄稼,回来时不小心滚在沟里,身上摔了七八处伤,她慢慢捱到家里打算休息一下。她刚走进院子,听她爹说:“口袋呢?”她娘说:“在箱子盖上。”屋里也没点灯,她一听口气不对,就暗暗藏起来。等她爹走后,她又悄悄摸到屋子里间,躺在床上。这时身上的伤处很疼,她也不敢哼。等到后半夜,她爹气喘呼呼地回来了,忽通一下把一口袋粮食放在里间;又一会儿,又扛回来一口袋。小翠这时听着他睡下,就悄悄起来到口袋里一摸,是新秋粮!她气得眼都黑了。她想着群众这么不容易种点粮食,爹却把它偷回来,她怎么也忍不住心头怒火,就跺着脚大声问:“爹!这是哪里的粮食?”他爹还没有睡着,急忙起来说:“咱分的。”小翠说:“分粮食我是副社长兼总会计,我怎么不知道?”她爹无言可对,却翻身跳起,把她捺在地下打起来。
挨打后,她故意对她爹非常好。她爹说什么,她就跟着说什么。她爹高兴了。小翠看着她爹妈已经对她放心,看管她也不紧了,就故意向她妈说:“妈,光咱吃,怎么不叫俺姑家舅家都偷点呢?”她妈说:“都偷的有呀!咱队长岳保恩也偷的有呀!”小翠一听,心里更是生气,可是表面仍然装得很镇静。就在一天早晨,马小翠从家里跑了。她也顾不得身子疼,一直跑到乡里,见了乡支书赵富荣和乡干部,她像见了亲人一样,再也忍不住,就哭起来。
经马小翠揭发后,乡里当天就把她爹、她姑夫、岳保恩等都叫去,经过查询,原来是几个富裕中农和他们集体偷窃了九千七百斤粮食。
这个案子揭发后,乡里召集了全山的群众会。在会上,群众听了乡支书关于小翠斗争经过的介绍,大家都哭了!他们纷纷指着小翠爹骂着说:“你不要这闺女,我们还要哩。这是我们大焦山的闺女,这是共产党的闺女。”最后又通过挖苦根,把她爹也说得呜呜大叫直哭起来。通过这次教育后,他爹和她妈思想有了很大进步,现在她爹变成了模范饲养员,她妈也学了文化,在自己一个罐子上写着:“小翠小翠,娘的宝贝,提起过去,娘心惭愧。”
马小翠来北京了
从去年冬天起,在大跃进中,马小翠的工作更加积极了。这时群众通过社会主义教育运动,觉悟大大提高,她曾经领导着群众把一条河水引上大焦山,把贫瘠的山地改成一年两熟的稻田。在改革工具运动中,她们几个青年的“诸葛亮小组”,曾经创造发明七种适应山区需要的工具。今年她又创造了在高山顶上种玉米。把玉米点种在麦田里,给玉米在山区最寒和无霜期短的条件下,提供充分生长时间,结果获得了很大的丰收。
今年8月,马小翠参加了省青年积极分子会议后,又积极地参加了钢铁兵团。领导上把她分配到东风钢铁厂。这个厂有四千多农民炼铁工人。她学了半个月,就学会了炼铁技术。后来又和马运正等创造了“六队”炼优质铁的方法,使全厂很快突破了技术关。在劳动中苦干实干,脚上烧了很多泡,可是她依然朝气蓬勃地工作着。后来,县里就决定她作这个钢铁厂的副厂长。工人们对她很爱戴,大家都亲切地叫她“小厂长”。
马小翠来北京参加全国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大会了,作为一个新中国的少年,她从十二岁到十六岁,给党给人民作了多少工作啊!这是党的光辉,是毛主席的光辉。让马小翠来北京亲眼看看我们的领袖们吧!让马小翠的青春永远发射出夺目耀眼的火花吧!(附图片)
英韬 陈志插图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