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4阅读
  • 0回复

县县社社造机床 阜阳专区自力更生初步建起机械制造修配网 小高炉、鼓风机都能制造,水车、滚珠轴承大批生产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8-11-28
第2版()
专栏:

县县社社造机床
阜阳专区自力更生初步建起机械制造修配网
小高炉、鼓风机都能制造,水车、滚珠轴承大批生产
本报讯 安徽省阜阳专区发动群众用土办法大造机床,半年生产机床五千三百多台。每个人民公社平均有四十多台机床,都建立了自己的修配厂、修配站;县级以上的机械厂已经建起三十三个。全专区基本上作到小修不出社,大修不出县,基本建成了全专区的机械制造修配网。全专区已经依靠这些机床,制造出八立方公尺高炉二十座、鼓风机一千零二十一台、水车一千三百五十部、滚珠轴承四百七十七万套,有力地保证了钢铁元帅升帐,支援了农业生产大跃进。
阜阳专区解放以前是全国出名的涝灾地区,根本没有什么工业。到1957年,全专区才有五个铁业社和一些铁业小组,只有破旧机床九十二台和三百七十八名工人。今年农业大跃进,全民大办钢铁工业,需要大量机械设备。在这种形势下,全专区开展了一个大造土机床和用土法制造机床的群众性运动。运动发展迅速。今年4月间,中共阜阳地委提出“土法上马,土洋结合,自力更生,武装自己”的任务,亳县很快就用土法制成一台土龙门刨床。地委5月中旬在这个县召开现场会议,推广了他们的经验。会后十天内,全区十个县就创造出五百多种新设备。太和县原墙机械修配站三天制成一台七尺龙门刨床。阜南县第一机械厂造出了四尺半车床、八尺龙门刨床和一丈二尺车床。太和县双浮乡五星人民公社中心机械修配站只有四盘红炉和五十四名铁匠,也白手起家造出一台龙门刨床、三十九台铁制车床和三十九台铁木混合机床。全专区机械工人队伍也迅速增加到六万多人。
这个专区在解决机械设备问题方面曾经出现过两种不同的作法。一种以太和县机械厂为代表。他们接到任务以后,针对各种保守思想在群众中展开了一场能不能自己造机床的大辩论。一共辩论了两个问题:一个问题是“天下第一台机床是怎样做出来的?”另一个问题是:人是生而知之呢,还是学而后知之?”经过大争大辩,职工们对制造机床的神秘观念一扫而光。他们说:既然造天下第一台机床没有用大机床,为什么我们非要它不行?人都不是生下来就会造机床,都是从不懂到懂的,我们也一面造一面学。另一种作法是界首县动力机械厂所采取的。这个厂没有发动群众,却先派人四出去买机床,采购员几乎跑遍了半个中国。这两种不同的作法带来了不同的结果。不做伸手派的太和机械厂,在没有大机床的情况下,发动群众人人动手,在3月份就造出了双塔式六尺平面车床,接着又接连制成了四十多台机床,有车床、铣床,还有龙门刨。除装备本厂外,还支援了别的工厂。正当太和机械厂接连制成新机床的时候,坐等机床的界首机械厂却无法搞到机床,才认识到自力更生是最好的办法。他们便发动群众自己制造,在7月份也做出了第一台龙门刨,到现在已经做出了不少车床、磨床。
许多工厂开始造机床都是用手工慢慢“刻”。有些人说,这种“落后”的手工业方式,速度慢得像“蜗牛”,不知到何年何月才能大量生产。可是,工人们相信,今天慢一些,明天就会快起来,后天就会展翅高飞。事实也证明确是如此。太和机械厂做第一台平面车床用了二十天,但是以后再做铣床、刨床时,因为有了车床,许多加工就不必再用手工了,造一台车床的时间缩短到七天。随着土机床种类的逐步齐全,机床生产的速度还在不断加快。 (郑春瑞、周永康)(附图片)
南充第二农具制造厂,用牛皮纸代替绝缘纸制造发电机,质量完全符合要求。工人们正在检查绝缘情况。  新华社记者 张齐才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