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6阅读
  • 0回复

文化高潮中的浪花——记河南登封县背阴坡村的文化活动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8-11-30
第7版()
专栏:

文化高潮中的浪花
——记河南登封县背阴坡村的文化活动
登文
在伏牛山背面的山角下,有个二百多户的村子,这就是登封县的有名的文化村——背阴坡。
“昔日的背阴坡,贫苦穷人多”。在旧社会里,这个村的群众受着八大土豪的压榨剥削,没吃逃荒人多、卖煤人多、不识字的多、穷人没地种的多。
现在,你只要踏进这个村子,就会感到浓厚的文化气息。在村头上、大路上,一群群的男女社员下地去,肩扛工具,手拿书报,说着笑着,走着看着。村里用白石灰粉饰过的土墙上,到处是色彩鲜艳的充满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情调的画。有一幅画着一个儿童用车子推着一个大鲜红桃子,有一幅画着三个人上梯子到云里去剥一穗肥大的玉米穗子。各种各样。除了壁画以外,这里最多见的是小黑板,差不多每家都有五、六块。大门口、当院里、堂屋里、厨房、甚至床一边的墙上,厕所的墙上都是小黑板。在扫盲的时候,这些小黑板作巩固生字的工具。而现在小黑板上都是农民自己编的诗歌。在诗歌的一旁还用拼音字母注上音。农民们人人口袋里装有钢笔、日记本和书报。
在党的领导下,全体农民经过两次扫盲运动和三个月的苦学苦练,在今年正月已经把青壮年文盲全部扫除,到今年8月又把一些老幼文盲也全部扫除。现在全村农民都摘掉文盲帽,达到人人会写作,人人会看报,人人都入学学文化。许多老年人也都每天扶着拐杖戴着眼镜到民校学习。
人民掌握了文化以后,编写了大量的民歌快板。不但音韵优美,语言生动,思想性也非常高。正像一首诗描写的一样:“农民作家上百千,群英会师文化山,笔杆尤如花果林,结出桃李枝压弯。”还有歌颂这村的诗是:“背阴坡,背阴坡,背阴坡村诗人多,八十老公写诗篇,几岁玩童会创作。文化回到人民手,人人赛过苏东坡。”农民诗人白贵永,今年已经六十三岁了,他也是今年春天才摘掉文盲帽子,现在入了业余中学学习,这个老农民学习起来真是精神饱满。怕孙子们吵他,他偷偷下到红芋窖里学习,今年他编了民歌百余首,县里已把他推为河南省文联会员,他有一首自己“抒怀”的民歌是:“人人都说我年老,看我年老我心不老,我好像枯藤逢吹雨,一定要学老梁灏,梁灏八十中状元,我的年龄比他小,他读书为的状元官,我读书为的技术高”。不但他编,他媳妇,他孙女都会编,三人都一同入了业余中学。人称白贵永家是:“三代中学生”。
在背阴坡,男女老少互相比赛写诗诵诗,诗歌成了他们谈话中的口头语,诗歌成了表扬先进、批评落后的有力工具。老农民麻有才扫盲毕业后,觉得能看报写信,不用再学习了。他儿子麻德坡和他是同学,就在家里写了一首快板批评他:“叫父亲听我言,我把学习谈一谈,扫盲你才毕了业,你觉着文化全学完,学习好比逆行船,后退容易,前进难,你再有半年不学习,你所学的全忘完,希望你继续上学苦钻研。”麻有才着实听了儿子的话,拿着书本上学去了。文金环是白学敏的妻子,扫盲以后,白学敏心里想,妇女识点字就行了,不必再上学。在升入高小班时,他自己买了两本新日记本,写上自己的名字,没给文金环买。金环知道后,马上在小黑板上写了一首诗:“只管自己不管人家,没有日记本怎能学文化?”白学敏看后,马上给爱人一本新日记本。
在背阴坡村,像这种小诗话、故事,每天每时都在产生着。这半年来,他们写出了快板民歌七万八千多首,通讯、特写三十多首,小剧本十几个。
背阴坡和我们祖国各地一样,正在起着深刻的变化,在白纸上画上了又新又美的图画。有一首诗描写得好:“背阴坡文化坡,民歌唱的日不落,读书声音风雷动,笔飞墨舞诗歌多,家家户户把书读,男女老少会写作,文化回到人民手,诗成江海歌成河”。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