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阅读
  • 0回复

巾帼英雄看今朝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8-12-08
第2版()
专栏:

巾帼英雄看今朝
本报记者
棉纱制成了汽油灯纱罩
谁听说过用棉纱制作汽油灯的纱罩吗?安徽省的女工黄素英等人,就创造了这个奇迹。
黄素英原是个五金修配合作社的社员,常在农村修配汽灯。遇到纱罩缺乏时,农民们总是问:“你们光会修理,为啥不造些纱罩呢?黄素英想:大跃进中农村多需要汽灯,一定得想办法造纱罩。她的这个想法,受到了领导上和许多社员的支持。可是有的人说:“汽油灯泡是石棉做的,你们要用棉纱制,简直是胡闹!”黄素英不理睬这些闲话,和六个社员一起开始了艰苦的试验。第一次用细钢丝和石线打成纱罩,一烧不亮;第二次把人造丝浸在盐水里再晾干了烧,不料汽油灯一放气就吹掉了;第三次用棉纱加硼砂,又失败了。一直试验了一百多次都失败了。黄素英想世上无难事,功到自然成。于是,她向领导上反映了她们试验的情况,得到很大鼓励和支持,领导上表示:需要什么给你们什么。中共县委还派专人前来帮助。黄素英非常感动,她和几位社员继续进行试验,失败了三百五十四次,终于在“七一”以前试制成功了!
棉纱纱罩制成以后,中共阜阳县委召开了现场会议,在全县推广使用,并批准建立阜阳纱罩厂。这个厂已有一百零一名工人,日产一万八千只纱罩。
在农业科学研究站
在贵州省的山区——大方县长石区石坪乡,长着一种奇怪的多穗稻。这种稻子节节发杈,最多的发上四杈,每穗大约有六百多粒谷粒。许多人都好奇地从很远的地方跑来观看这种少见的多穗稻。
这种多穗稻原来是当地妇女郑新珍领导的农业试验站试验成功的。
今年栽秧的时候,郑新珍想到一个问题,毛稗能发杈?稻子为什么不能发杈?老农民说:“毛稗秆粗、穗多,生在田中间,是皇帝封的。郑新珍不相信这种迷信说法,她就和试验站的人一起先研究试验,经过她的许多努力,稻子果真节节发杈,长满了累累实实的谷子。
半年来,郑新珍同她的伙伴们还试验成功了用玉米给谷授花粉,使谷子长得更加结实,又用人工辅助爆生玉米,使玉米和谷子一样发芽,还创造了水飞机秧船、播种机等十五种农具。她们的试验田今年每亩水稻收了二千六百四十五斤,比去年多收二千三百多斤。
郑新珍所领导的这个试验站现在已被命名为“农业科学研究站”。
海防前哨的妇女自卫队
在福建省海防前线一个小岛上,有一支全部由妇女组成的自卫队。她们日夜协助部队站岗放哨,出海巡逻,成了海防部队的有力助手,战士们都把她们称为“红色的检查员”。
8月23日我军对金门国民党军队进行惩罚性炮击以来,这支妇女自卫队就一直警惕地站在保卫海防的岗位上。她们和男民兵分工站岗,她们负责山上,男民兵负责海边。她们还在炮战中帮助老弱居民进入防炮洞。有一次,六十多岁的蔡西被她们扶进洞内不久,蔡西家的房子就被敌炮击中。她们还经常在炮火中抢救国家财产。有一次,三艘粮船刚靠上这个小岛,敌人就开炮了。她们和男民兵一道抢救粮食,一包粮食二百多斤重,她们一个人扛不动,就两个人抬一包。从下午四时抢救到晚上八时,终于将全船粮食搬运完了。以后,她们又抢救过第二次,第三次,一共抢救了二十一万斤粮食和一百多担食盐。
自卫队员们组织了四个小组,帮助战士们洗衣服、补衣服。每天天刚亮,她们就跑向阵地,向战士们要脏衣服来洗。有时碰到战士们在擦炮,她们就帮他们擦炮,让他们去换衣服。每次去送衣服的时候,她们还帮助战士们缝棉被、整理房间。自卫队还派林亚绸、林桂枝两个队员为部队指挥部和派出所煮饭,不管炮火如何猛烈,她们还是坚持工作,保证按时开饭,从来没有误过一餐。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