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阅读
  • 0回复

腾出手来大造轧钢机 武昌车辆厂和造船厂发动群众 挤出时间突破困难壮大轧钢力量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8-12-16
第2版()
专栏:

腾出手来大造轧钢机
武昌车辆厂和造船厂发动群众
挤出时间突破困难壮大轧钢力量
本报讯 直径760×1200的薄板轧钢机正在武昌造船厂赶制。职工们用最快的速度保证12月底完成第一套,其余同样规格的四套也要在明年第一季度全部完成。
这种薄板轧钢机,每套体重三百六十多吨;最大的零件重达三十吨。按设计要求能力,它每年可生产各种薄板钢材三万吨,其中最薄的钢板是零点三五米厘,薄得像纸一样,还可以生产电动机所需用的矽钢片等。
为了克服机器不足的困难,他们一方面用“蚂蚁啃骨头”的办法,以小干大;另一方面积极制造和改进工具。车工闵道贵用一部旧车床改制成一种特别刨床,可以作十九个工作面,提高工效一倍到二倍以上。承制轧钢机任务最大的三号车间职工,还开展了竞赛运动。
目前,制造轧钢机的各种机器已基本完成,第一套轧钢机零件正在赶制,其余四部已经下料,明年第一季度全部完成。
本报讯 一个以制造轧钢机为中心的全面生产大跃进,正在武昌车辆厂展开。这个厂的第一台轧钢机已经诞生,年底还可以完成五台。
武昌车辆厂是专门制造货车和冷藏车的工厂,缺乏制造轧钢机的经验。今年上半年这个厂根据湖北省和武汉市委的指示,即着手试制轧钢机;厂部迅速成立了试制准备组,马上派人到汉阳轧钢厂、武汉黑色冶金设计院参观学习。8月底,制造轧钢机就进入了全面生产阶段。在制造过程中,厂党委和各车间支部依靠群众,在不缩减车辆制造和冶金设备制造任务的情况下,克服了困难。如结构车间采用双反时抱“西瓜”的办法,把所有的翻砂件集中起来,召集有关小组代表讨论,结果不到一小时,各小组就把最困难的铸件加工任务抱走了。轧钢机的六个机架座加工困难,用龙门刨加工需六天才能做成一个。后来,工人们想办法改用扦床加工,一天就做成了一个。再如齿轮箱本来没有办法加工,潘京正小组在技术员的帮助下用滚刀滚,把最困难的加工问题解决了。厂里还专门成立了轧钢机组装小组,展开快速组装。现在轧钢机已经制成。这个厂以制造轧钢机为首要任务,正在组织全面大跃进。(附图片)
天津市轧钢一厂职工挖掘废旧机件建起了一座“简易”轧钢车间现已投入生产新华社记者 王旭东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