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阅读
  • 0回复

遇事同群众商量的好干部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8-12-16
第3版()
专栏:

遇事同群众商量的好干部
本报记者 李焕超
深秋,李定中从炼铁工地回来后,领导上便交给他在四天之内把四千八百多亩田的晚稻抢回来的任务。
李定中是湖南省湘乡县红星人民公社文星生产营的营长,一个二十四岁的共产党员。抢收晚稻的任务虽然繁重,但没有压倒他,他已经掌握了一套法宝:凡事只要和群众商量,天大的困难也能克服。但是,任务的确很艰巨。营里二千三百多名劳动力,已经调出一千二百多名去修铁路、炼钢铁去了。人手少,任务重想什么办法才能完成任务呢?
李定中和连排干部商量后,决定以连或排为单位召开贫农和骨干分子的战地会议。各连在战地会上,算了抢收晚稻后,要抢种油菜、小麦、挖秋红薯、搞深耕积肥的时间和劳动力账,大家还讨论了晚稻要不要突击抢收能不能突击抢收?贫农和骨干分子都认为那些信心不足的人,是怕吃苦的思想作怪。浪丝连的一个贫农社员说:在旧社会,歉收年头我们没有米下锅,含着眼泪将谷子收回来向地主交地租。现在都是我们自己的,我们决不能让自己汗水换来的粮食烂在田里。文星、浪丝等连的贫农和骨干分子还提出了把劳动力搭配好,任务具体分配到每个扮桶,以连为单位采取田间扎营,分片包干的办法。营部统一指挥,全面安排,通力协作。营部及时推广这一办法,各个生产连摸清了劳动力底子,社员的信心也大了。浪丝、华丰等连的社员提出了三天要完成任务,全营很快掀起抢收高潮。长岭、浪丝等连的整、半劳动力,达到了平均每人一天抢收一点五亩的高工效。抢收的第二天,吃过午饭的时候天空黑云四起,那时李定中从太平连检查工作回来,经过浪丝河,看到对岸的浪丝连有的社员把扮桶停下来,他真想大声对社员说:同志们,下雨也要抢收。可是话到喉头又收回去了。心里想:不要社员给雨淋坏了,于是卷起脚过了浪丝河,叫社员回家拿蓑衣斗笠。大点大点的雨落下来了,他脱掉身上的棉衣,帮二排长扮完最后几把稻子。社员们看到自己的营长冒雨扮禾,谁也不肯回家拿蓑衣雨具,大家又扮的扮、割的割,个个的心里热呼呼的,欢呼的吆喝声,割禾扮禾声,掩盖了风雨的呼啸声。直到傍晚公共食堂的炊事员送来了晚饭,大家才停下镰刀、扮桶,擦一擦满身湿透的汗水,就在田边的草棚下吃起晚饭来。他们一边吃,一边向营长、连长要求冒雨干个通宵。有几个先吃完饭的社员,一声不响地跑回连部,把马灯拿到田里来了。吃完饭,社员们又在风雨的灯光下战斗起来了,李定中也被社员们与雨点赛跑的干劲深深感动。但是他很担心社员们受凉,坚决不让社员开夜工,他到处动员社员回去,而社员谁也不愿回家。最后李定中只好下命令要大家回家休息,大家才勉强收工。第二天天气转晴,社员们个个干得顶欢。全营的晚稻在社员们齐心协力的抢收下,四天胜利地完成任务,晚稻颗粒还家了。社员们感慨地说:共产党办事情真是说到做到。
晚稻扮收回来之后,李定中又和社员们一道乘胜抢种油菜、小麦,大搞深耕积肥。可是能够犁田的社员只剩下一百多个人,营里三百多头耕牛,有半数以上没有人使。李定中心里想:收晚稻时妇女的干劲不比男的差,如果她们学会犁田,油菜、小麦的任务再加一倍也能赶上季节。于是他和营里的干部商量发动青年妇女学犁田的问题。文星连女连长谢月英很快就动员了八个年青妇女学犁田。第二天她们跟着犁田的男社员到田里边学边犁,苦学了一天就基本上学会了。这一喜讯传到其他连,年青的妇女都争着报名学习犁田。几天时间,全营就增加了一百多个犁田的生力军,营里的耕牛也全部出工了。一千一百多亩小麦和四千七百多亩油菜,都及时播种了。另外有二千八百亩浸冬田,不但深耕了,而且每亩打了十方的氹子,沤上了杂肥和粪。
在社员发狠闹生产的同时,李定中更加注意社员的生活。当他听到社员反映有的公共食堂菜饭不够好时,他就每天跑到那个食堂去吃,利用吃饭的前后时间和炊事员研究改进伙食问题。炊事员看到营长这样关心自己的工作,他们除了认真把菜饭做好之外,还自己种了蔬菜,养了鸡子,提高菜的质量。社员们看到菜饭比过去好了,他们也热爱公共食堂了。食堂的房子破烂,会做木匠和砌匠的社员自动地利用休息时间把它修整好。墙壁乌黑,家里有石灰的社员就献出石灰把墙粉刷得雪白。这以后,全营四十三个食堂伙食质量也大大提高了。以前,社员叫做三类食堂的文星连第三食堂,现在社员每餐能吃到两个小菜。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