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阅读
  • 0回复

自己武装自己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8-12-16
第3版()
专栏:

自己武装自己
林宗
湖北省光化县建立农具机械制造修配网,这是一个很有意义的创造。
有了这一套农具机械工厂,结合广大群众的发明创造,就必然会把农具改革运动推向一个新的阶段:新式农具会制造的更多、更好、更及时;损坏了的,也可以及时修理。在农具改革运动中,有不少地方,新式农具的创造发明很多,而推广很少,这里边的原因当然很多,但是不能根据需要来制造新式农具或者运来了新式农具不会装配,或者损坏了又不能修理,是其中重要原因之一。有了这一套农具机械修配网,新式农具的制造,装配和修理,就有了可靠的物质基础和技术保证。随着这些农具机械工厂的设备日益完善和技术的不断提高,也就逐渐为农业的机械化和电气化创造了条件。所以,这又是推动农业技术革命的一个根本问题。
光化县农具机械修配网的建立,是农具改革运动发展的必然趋势。人民公社化以后,生产规模越来越大,不仅要求迅速改革和制造大批小农具还要求制造和改革些大农具。因此,必须把农具改革运动提高一步,采取“土”“洋”结合的办法,逐步建立起一套农具机械制造修配网。同时,农具改革经过一年来的群众运动,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人民公社的建立和群众大搞钢铁的结果,也给普遍建立中小型农业机械工业准备了物质条件。
既有需要,又有可能,那么,办好办不好,方法问题就是很重要的了。如何发展地方性的中小型的农业机械工业,也有两种绝然不同的方法:一种是眼睛向上,依赖大工厂,自己不动手,只向国家要机器,到处抓,到处拦。光化县开始也是走的这条路,事实证明行不通。很清楚,大家都向国家要,国家哪来这么多机器。在碰壁之后,光化县才清醒过来,立即采取另一种办法:眼睛向下,发动群众,自力更生,运用别处“小鸡孵大蛋”、“蚂蚁啃骨头”的经验,终于造出了各种机械,武装了全县的大小一千多个工厂。于是他们需要什么农具,就可以制造什么农具了。
光化县起初碰壁的教训和最后获得成功的经验证明:公社办工业,并没有什么神秘,群众可以大搞钢铁,也可以大搞机械。只要破除了对造机器的迷信和畏难心理,踏踏实实地作去,从少到多,从“土”到“洋”,自然就会慢慢地学到本领,做出成绩。反之,如果自己没有,又不肯踏踏实实地去作,只是坐着等,伸手要,到处抓,只想机器从天外飞来,结果多半是要落空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