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阅读
  • 0回复

组织老干部进行文艺创作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8-12-16
第7版()
专栏:

组织老干部进行文艺创作
上海房管局 刘辅之
在整风运动进入第四阶段时,我局党委书记朱道南同志在一次党委扩大会议上,为了帮助一位党委委员正确认识个人与组织的关系,谈了一段自己在海丰、陆丰时与敌人斗争的艰苦经历,与会的同志听了后没有一个不掉泪的。这是多么生动的斗争史,多么具有感染力的共产主义教材呵!当时我们就想把它写出来,但因思想没有解放,工作又忙,一直未动笔。
直到上级党委发出写书指示后,我们才正式把组织老干部,以自己的革命斗争史为题材,进行文艺创作的问题提请党委会讨论。党委同意了我们的意见,指出这是一件艰巨又光荣的政治任务,要我们作为中心工作之一,并将重要题材列为迎接建国十周年的重点创作。
老干部能不能写出优秀的文艺作品,是有一番议论的。有人认为老干部年龄大,文化较低,又大都是领导同志,工作很忙,不一定有创作的欲望,即使有也不一定能写好,况且老干部的斗争经历别人难以体会,又不能找人代笔。按照这样看法推下去,根本就不能写了。经过分析,我们觉得老干部斗争经历丰富;政治水平高,观察力强;阶级立场坚定,爱憎分明。这些就是能够写出好作品的最可靠保证。在具体接触中,我们发觉老干部是有着强烈的创作欲望的,而且这种欲望还并不是要搞点东西给人看看,而是由一种政治责任感在驱使着的。例如朱道南同志是1926年参加革命的,他经历了马日事变、广州暴动、海陆丰斗争等,这是一部非常艰巨、非常壮烈的斗争史,由于斗争的残酷,当时在一起的同志差不多都牺牲了;所以他讲,“我有这个责任把这本书写出来,留给后代,让他们知道我们今天的生活得来多么不容易”。另一位老干部郑祥勋同志是参加红一方面军长征的,他也很想把这段经历通过文艺形式告诉人们。虽然自己文化水平较低,但也克服了重重困难,用了几年的工作空隙,写出了四、五万字的长征回忆片断。这些情况不是有力地说明老干部对待创作有着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么!
在组织老干部进行文艺创作的过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时间和辅导问题。他们大都是负责干部,工作比一般人忙得多;由于过去的环境紧张,在文化学习上曾受到过一定的限制。但是困难并不是不能克服的,我们依靠了党委的领导,得到了市委很大的帮助,逐步解决了困难。为了便于创作时较全面地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免得老干部在搜集材料上花很多时间,我们替他们搜集了有关资料。同时还介绍李六如的“六十年的变迁”给作者看,以便从中学习一些创作方法。在领导干部间也作了分工,使有创作任务的老干部能抽出一定的工作时间进行创作。我们为了节约时间,还采用了速记的办法,由老干部口述,先将全部材料速记下来,再请专业作家共同整理,加工提高。大家认为这是多快好省的办法。现在工作正在顺利进行。当然在这一新的工作中,还会遇到很多困难,但是只要思想上明确这是一件光荣的政治任务,紧紧依靠党的领导,政治挂帅,任何困难都是能克服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