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1阅读
  • 0回复

人人亮思想 整社有中心 西安市灞桥区取得发动群众整社经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8-12-17
第4版()
专栏:

人人亮思想 整社有中心
西安市灞桥区取得发动群众整社经验
据陕西日报消息 公社干部首先进行自我批评,虚心听取群众意见,消除群众顾虑,从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入手,在地头田间开展鸣放,使西安市郊灞桥区整顿人民公社运动,初步形成了一个“人人亮思想,个个讲看法,大搞大字报”的新局面,获得了初期如何发动群众鸣放辩论的经验。
摸清群众思想
领导心里亮堂
灞桥区各公社在整社运动开始,发动群众就公社当前存在问题进行鸣放时,大部分群众都不愿发言,有人还不愿参加鸣放会议,就是鸣放也只是谈一些小问题。经过进一步了解,发现群众对这次运动顾虑很多,有所谓怕影响生产,怕提意见不顶事,怕干部打击报复,怕得罪人等“五怕”。各公社和工作组对这些思想问题经过一番分析后,认为这些问题,一方面反映了群众对整社和共产主义教育的意义和目的了解不够,对鸣放辩论的性质认识上有偏差;但另一方面也反映了过去工作中的毛病和干部作风上的缺点,加深了群众的顾虑。例如;有些人在工作中光强调完成任务,说理较少;有些同志过去在主持辩论会时,由于方式方法简单,有时把辩论会变成了斗争会;有的干部对缺点比较严重的人,不耐心进行教育和帮助他们解决具体困难,动不动就用扣工分办法予以“惩罚”;对去年整社中遗留的问题和群众日常提出的意见,处理不及时或不彻底,也引起群众反感。这些问题,说明目前进行整社,更是一件刻不容缓的工作,而群众“五怕”思想的产生,又说明在整社中更需要发动群众大鸣大放。
讲清“辩论”意义
消除社员顾虑
灞桥区各社领导上在明确这些观点后,就立即组织一支宣传大军,通过“马鞍形”的教训,和去年全民整风对今年大跃进所起的推动作用,说明在公社化的新形势下,开展共产主义教育整顿人民公社的必要性和重大意义,来消除群众怕影响生产的顾虑。并向群众反复讲明辩论和斗争是性质不同的两回事情,辩论是人民内部进行自我教育的方法,是发扬民主的武器。辩论只能平心静气地摆事实、讲道理,不允许给人乱扣帽子。辩论的目的是为了澄清混乱思想,提高觉悟,取得一致看法,并不是整人。指出有些人过去在辩论会上方式简单、态度生硬,那是缺点,应该纠正的道理。这样群众就敢于大胆在会上发言了。
社干自觉检查
启发社员鸣放
同时各社也加强了对干部的思想教育,肯定他们工作中的成绩是主要的,指出他们的缺点,启发他们自觉地在群众会上进行自我检查,发动群众大鸣大放。红星人民公社白庙连连长经过支部教育,在群众会上检讨了自己的急躁情绪,并提出一定要虚心接受群众批评、改正缺点后。原来怕打击报复的王中民在两天内就贴了十六张大字报,社员们鸣放的意见,也由一百多条增加到四百多条。上桥梓口第二排排长向群众检讨自己在秋收秋播中,本排有多余牲口,不去支援其他排,结果影响全连未按时完成任务的本位主义缺点后,当场即有三十多人提出批评,有的人还检查了自己的缺点。
从群众最关心
的问题入手
当群众初步解除顾虑,以千万张大字报对公社各个方面提出批评、建议的时候,这对各社的领导上又提出了一个新问题:究竟从哪里入手来对待这些鸣放出的意见和问题,继续巩固和推动群众鸣放的热潮?在这方面,红星人民公社抓住了从群众当前最关心的问题入手,进一步展开鸣放。当全公社社员鸣放接近高潮时,领导上发现在社员鸣放的意见中,几乎多半都集中在当前生产和集体生活福利方面。他们批评当时生产中劳力调配的混乱情况,提出了劳力究竟紧张不紧张的问题;批评各连队集体食堂没饭厅,吃饭排队不方便,以及吃冷饭和有时吃不饱的现象。公社党委从分析这些鸣放意见中,体会到生产和集体生活福利问题,已成为当时群众最关心的大事情,如果不及时从这些最紧迫的问题入手,不但会影响群众鸣放的情绪,也会影响全社的生产。于是,首先发动社员开展了一场有关劳力问题的辩论,在驳倒“劳力紧张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具体解决劳力不足的几项办法,如合并食堂精简人员;在非生产部门推行以女代男、以老代少;大力开展农具改革;在田间扎营盘等。结果很快就在全社掀起了一个以兴修水利为中心的生产高潮。群众贴大字报歌唱这件事时说:“满街满巷大字报,鸣放辩论掀高潮,共产主义放红光,社员干劲冲云霄”。接着,公社党委又向全体干部和社员提出突击解决和整顿集体食堂、托儿所和幼儿园的问题,派出党委委员在白庙连试办整顿了一个集体食堂,在全社举行广播学习大会。社妇联在豁口连专门试办了一个幼儿园组织,在全社进行推广。全社只半月的时间,就依靠自己的力量,使所有食堂都有了饭厅,并且还分别了大、小灶(小灶专供养老人、小孩),选拔固定了炊事员和管理员;对托儿所、幼儿园等组织,除解决全部房屋和设备外,并培养训练了保育员。因为解决了当前群众最关心的问题,这就使群众彻底打消了原来怕提意见不顶事的顾虑,更加积极的参加了整顿公社的运动,又一次把鸣放推向了高潮。
生产到哪里
鸣放到哪里
经过宣传和实际行动,把群众已经发动起来后,如何采取更有效的措施,便利群众鸣放,就显得十分重要。当时灞桥区有的地方提出“生产到哪里,鸣放到哪里”的口号,把大字报园地、黑板报搬到了工地和田间,很快就掀起了鸣放高潮,收效较大。如红光人民公社北蟒水利兵团火箭营干部在生产中启发群众鸣放,九十一名社员共提出意见七百五十条。各社对这种方法进行了总结,认为地头鸣放的方法,既生动活泼,群众发言无拘无束,也不影响生产,于是全面推广了这种方法。
除以上方法外,有的社还提出不限内容,不限时间,不限地点的“三不限”鸣放口号,对老年人和病人进行了个别串连,并组织了代写大字报组,这样就很快在各社出现了“人人亮思想,个个讲看法,大搞大字报”的群众鸣放运动。据不完全统计,全区在半个月内,就贴出大字报二万四千九百多张,提出意见五万七千多件,各阶层90%以上的成年人通过各种方式说了自己的心里话。这些意见涉及到公社的分配问题,体制问题,生产管理,生活福利,干部作风等各个方面。既有批评,也有表扬和建议;既有一般问题的揭发,也有对贪污行为和五类分子造谣破坏活动的检举。这些问题的暴露,使各公社摸清了思想、生活、组织和制度的底子,为下一步开展思想教育,整顿公社各项组织,打下了有利的基础。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