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阅读
  • 0回复

以共产主义教育为纲 整社和生产密切结合 红旗社川底管理区生产出现新面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8-12-18
第3版()
专栏:

以共产主义教育为纲
整社和生产密切结合
红旗社川底管理区生产出现新面貌
本报讯 山西省壶关县红旗人民公社川底管理区以共产主义教育为纲,以巩固公社发展生产为目的的整顿公社运动,已经取得了初步的经验。红旗公社是由二十九个农业社合并转建的一个大型的公社。川底管理区前身是全国农业劳动模范郭玉恩领导的五一农业社,这个农业社曾以经营管理搞得好闻名全国,合作化以来一直是中共平顺县委直接领导的重点社。今年秋季平顺与壶关县合并为壶关县后,中共壶关县委又把红旗公社作为重点社,并组织工作组在川底管理区进行整顿试点工作。
开始整顿的时候,首先遇到了两种思想障碍,有些干部和农民对当前整顿公社的意义认识不足。说经过农村整风运动,干部、农民干劲大,觉悟高,叫干啥就干啥没有什么可整的;另外有一部分人怕影响生产工作,认为现在生产工作繁忙,等完成了炼钢炼铁任务和秋收、深翻地等工作以后,再好好整顿。针对这种情况,党支部和工作组首先组织干部讨论了实现公社化的形势,并结合当前公社化后发生的种种情况和存在问题进行了研究。使干部明确认识了农村两条路线斗争的重要性和长期性,以及整顿公社对提高和巩固公社的伟大意义。许多干部经过学习讨论清醒了头脑,对整顿公社有了正确的思想认识。在此基础上制定出了整社(包括整党整团)方案。
这个管理区在进行整顿时紧密结合生产进行。党支部为了使整社与生产紧密结合,建立了管理区整社、生产统一的领导机构,统一力量、统一行动,有计划地工作,提出了“在哪里劳动就在哪里整顿”;“哪里有人就在哪里开展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活动”。并采取了“五集中”的办法:将全管理区组成一个营、四个连、十二个排,随后按营集中训练党、团员,集中劳动,按连集中鸣放,按排集中辩论,集中解决问题。同时以连为单位,成立了宣传教育、财务结算、生产规划、生活福利等小组,使整社与生产结合,党内外结合,工地与农村结合,开展了生产、整社竞赛。由于整社形式适应生产不仅使各个生产战线的社员都参加整社活动,而且把整社作为推动生产的动力。一个月来两方面都获得很大成绩。据统计,共贴大字报一万五千张,提出意见一万九千条,同时完成了秋收任务,积肥三千一百万斤。生产规划小组提出了1959年至1962年生产规划的初步意见,财务结算组处理了分配问题,在二百一十个欠款户中有一半还清了欠款,健全了财务制度。
川底管理区在经营管理上,一般地坚持了民主办社的原则。但自实行了组织军事化、行动战斗化和生活集体化以后,有些干部强调了下命令的作法,而不注意说服教育。社员对此鸣放了许多意见。党支部在解决干部作风问题时,选择了两个典型,一个是各峪生产大队长王小先时时刻刻与社员同吃同住同劳动的模范事例,一个是北流滩劳动大队长谷起山不深入实际、强迫命令,脱离群众的事例,进行了对比,组织党、团员进行了讨论,使大家都检查了强迫命令的错误,认识到生活越集体,就越要关心群众生活,越集中就越要讲民主的道理。紧接着又通过社管理委员会整顿了公共食堂,民主讨论制定了生活福利制度。对社员普遍进行了一次访问,经过访问,对群众中的一些生活问题,作了合理安排。如组织四十二辆胶皮车拉煤五十万斤,解决了过冬烧煤问题。对劳动组织,根据工业、农业、畜牧、副业等生产,也进行了整顿,建立了责任制和评比奖励制,达到了:月月季季有安排,条条块块有计划,队队人人有责任。目前,一个团结一致、更高的冬季生产高潮已经全面展开。经过这样整顿以后,群众反映说:今年整社当机立断,好的表扬,不好的批评改正,真解决问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