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3阅读
  • 0回复

上海工厂贯彻群众路线大办学校 为工人知识化开辟了道路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8-12-18
第6版()
专栏:

上海工厂贯彻群众路线大办学校
为工人知识化开辟了道路
本报讯 上海在大办职工业余教育工作中,相当深入地发动群众,贯彻执行了群众路线。三个多月来,不仅已经在全市多数工厂中办了学校,基本解决了师资问题,很多工厂还自编了教材;在学制、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也都出现了百花齐放,人人想办法、人人动手的群众性办学热潮。
这个声势浩大的群众运动是在中共上海市委领导下展开的。今年8月,上海工厂开始大办新型业余学校的时候,市委及时地举行了文化革命万人大会,向全市工厂详细地阐明了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的办学方针,分析了办学中的两种思想、两种方法的斗争。号召各工厂大鸣大放,结合本单位生产实际和工人的要求,创办适合生产需要和群众需要的学校。全市最早创办新型业余专科学校的国棉十七厂、上海工具厂、铜仁合金厂等当时成了工厂办学的榜样。大部分工厂都展开了“为什么办学”和“要不要办学”的讨论,认识清楚了工厂办学的目的和意义,尤其是文化革命与技术革命的关系。对于片面强调生产紧张,忽视文化革命的保守思想,以及过去脱离政治、脱离生产、脱离实际的办学思想,进行了批判。把过去一套需要十七、八年才能读到大学程度的课程学制突破了,解放了工人们的思想,办学积极性大为增长。于是全市新型的业余学校便一日千里地发展起来,至今已办了业余中学、中专、高专二千三百多所。
过去一套脱离实际的学制已被群众冲破,新的学校的师资、教材、教学方法等如何贯彻为生产服务的方针,引起了一系列的改革。市委就采取召开现场会议,推动各厂相互参观学习,促进各地区举办专题展览会等各种方式,交流推广群众中多快好省的办学经验,扫除了有些人办学校就要高楼洋房,课程教材照搬普通大中学校的一套旧型“正规化”思想。
目前,各工厂在人人想办法、个个出主意中,工人群众已创造了许多办学经验。各种类型的工厂,根据它们厂型的大小,生产的性质和学员的水平,举办了业余中学、中专、高专三种类型的学校,这些学校有的一个厂独办,有的几个厂合办,有的由一种行业或一个地区联合举办。各种学校的学制也不相同。有的工厂设立中小学一贯制的业余中学,有的则实行了业余中学与中级、高级专科学校一贯制,还有同时采取几种办法的。像上海机床厂,青年工人该学的东西多些,初中毕业后读五年达到大学毕业水平;六级工以上、具有高小毕业程度的老工人,在技术课程上可以专学一门,因此三年就可达到大学毕业水平。榆林区有一百六十多所职工业余学校,就有五、六十种做法。学习年限全都放手让各工厂领导与群众根据实际情形商量决定,不作硬性规定。现在的一般情况,从脱盲开始,培养到大学毕业水平,大都在六到八年左右。
在短短两三个月中全市工厂办的学校已有两千多所,配备师资队伍,特别是技术课教师是不容易解决的。由于贯彻了“能者为师、就地取材”的原则,一方面采取短训班,训练、改造原有业余学校的专职教师,并且定期组织他们下厂下车间进行劳动锻炼,收集教学资料。另一方面大量发展有所擅长的工人,特别是生产和政治斗争经验比较丰富的老工人当教师,由他们单独或者同技术人员合作讲课,这样师资问题就得到了解决。上海市汽车运输四场办学时,起初就迷信教授和技术人员。可是上了几天课,技术人员讲的一套,工人反而不易领会。后来决定在工人中物色。经过群众推荐,推出了九个老工人,不仅解决了这个学校技术课的师资问题,而且学生一致都说听得满意。华兴电镀厂还实行了所谓“老大教老二,老二教老三”的办法。老工人当教师,艺徒也当小先生,真正做到了“人人是老师,人人是学生。”
对于教学工作中的重要一环——教材,如何适应为无产阶级的政治、为生产服务,各工厂普遍掀起了从修改教材到编写教材的热潮。最初大部分是根据工人群众的意见,进行“砍、补、换、合”,但是还不能完全适合工厂的需要,进一步发展到由工人自编教材,或技术人员、文化教师同老工人合编。新光内衣厂、上海机床厂已编出的“工厂教学”、“化学提纲”等教材,都是从本厂车间生产实际集体编写出来的。据不完全统计,群众自编的整套教材,已有一百多种。
在教学方法上,有些学校的教师已从集体备课发展到师生一起备课,或者备课前深入车间,向工人(即学生)收集材料和征求意见。国棉十七厂用文艺形式教课的创造性教学方法,受到了学员的热烈欢迎,现在学员们也参加进来讲课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