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1阅读
  • 0回复

一手抓生产 一手抓教育——上海国棉十七厂党委是怎样领导职工业余教育的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8-12-18
第6版()
专栏:

一手抓生产 一手抓教育
——上海国棉十七厂党委是怎样领导职工业余教育的
上海国棉十七厂党委宣传部部长 陈夫
上海国棉十七厂从1950年就创办了业余学校。但是,工厂党委要不要管业余学校和怎样来管业余学校等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当时,大家认为工厂只管生产,不管教育。因此,学校里政治空气薄弱,有些教师不愿接受党的领导,教师之间互不服气。在教学方面,照搬普通学校的课程,严重地脱离工厂的生产实际和当前的政治斗争。有的教师在讲历史时,宣扬个人英雄主义和封建帝王的丰功伟绩;有的教师对学生表现了极不负责任的态度。整风运动中,党委检查和批判了过去放弃对业余教育领导的缺点,并加强了对业余学校的领导。教师们的思想觉悟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工厂党委领导业余教育,首先统一办学思想,树立全党全厂办学,一手抓生产、一手抓教育的思想,使全厂职工认识到工厂办学是办共产主义工厂的道路。
在筹办红专大学初期(原名纺织专科学校),许多党政干部害怕教育影响生产,他们说:“生产大跃进,大闹技术革命已很紧张,再来个文化革命怎么吃得消?等生产任务稍松些再搞吧!”“生产都管不过来了,哪来时间和精力办学?”许多工程技术人员怀疑和讥笑这样的大学,他们说:“我们读到大学要十几年,读了一大堆技术理论书籍,现在你们办的学校学习时间短,理论书读得又少,专门讲联系生产关键,这样的大学质量有保证吗?”有人提出,必须读完普通大学的课程才算大学毕业。不少教师说:“在大学里教书的应该是教授,我们这般人也能算教授?”“过去从文盲到大学毕业要十八年,现在改为四年怎么能行?这种学制在‘百科全书’里也找不到!”也有人说:“既然办大学就得像个大学样子,课程、学制、设备应该同普通大学一样。”总之,他们认为工厂没有办大学的条件,即使办起了大学也不算大学。
党委面对着这些思想,首先在党委会上进行认真的讨论,然后组织群众学习有关文件,开展鸣放争辩。有的同志说:我们是处在大跃进的时代,跃进是无止境的,干劲也是无穷无尽的,生产任务越来越重,绝不能坐待生产轻松时再搞文化革命。生产大跃进促进了技术革命,也带动了文化革命,而文化革命又促进了技术革命。理解了这两方面的关系,妥为安排,不但不影响生产,而且会推动生产进一步发展。辩论中,在厂里工作的大学生以亲身经验说明大学里许多课程脱离生产实际。许多人认为,工厂里的机器就是最实际的仪器设备,生产中每天产生着的各种技术关键问题,经过试验解决就是最好的实验课。工人同志尤其是老工人有着丰富的斗争经验和生产知识,如果他们能获得必要的文化科学知识,就能接近或达到大学水平。有人说:“抗日战争时期解放区办的‘抗日军政大学’,没有设备,露天上课,培养出了成千上万的优秀干部,难道这种学校质量低吗?”有的同志说:“全厂有几十个既有科学理论知识,又有实际经验的工程师,有上千个十五年到二十多年工龄的老工人,我们采用‘以土代洋’、‘土洋结合’、‘能者为师’的教学方法,他们是最好的教师。”经过多次群众性的大辩论,办学认识基本上取得统一,于是,办学的热潮就在全厂掀起了。
红专大学创办起来以后,党委很快发觉学校的教学与生产劳动结合得不够紧密。但是,要单独依靠几个专职教师通过教育解决车间每天所发生的许多生产关键问题,是很困难的。于是,党委决定采取厂校合一的一元化领导的组织形式,把工厂中的政治思想教育、技术活动与学校的课程完全结合起来。各级领导不但是生产的负责人,同时又是红专大学的、系的负责人。比如,政治课由党委委员担任教授,总支委员当讲师,支部书记当助教;技术课由生产副厂长和各工场场长、工程师等负责,他们把生产中发生的关键问题与基本理论知识结合起来进行教学;文娱体育活动、企业管理等专业教育也都纳入红专大学的教学计划。这就做到既是工厂,又是学校,同时也是科学研究院。
在开始实行厂校合一的时候,有人又叫喊:“抓教育会影响抓生产”。党委针对这些糊涂认识,组织群众学习中央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又通过政治课组织全厂职工大辩论,许多事实证明,一手抓教育,一手抓生产,不仅没有影响生产,而且推动生产更大的跃进。一工场总支组织工作组召开的座谈会证明,凡是红专大学的好学生,必然也是生产好、政治好、社会活动好的工人。布机间插纱工张兰英,今年6月才摘掉文盲帽子,现在是红专大学一年级学生。有一次,老师讲“破除迷信,解放思想”,举了许多卑贱者发明创造的事迹,给她很大的启发。她回去用泥土做模型刻苦钻研,在支部书记的支持和老师傅的帮助下,发明了一部技术员曾花了几千元没有试验成功的自动拣纡脚机,经初步试验,一部自动拣纡脚机等于二十三个劳动力,提高工作效率几十倍。浆纱间工人朱小龙,也在今年6月才摆脱文盲状态。为了技术革命,他还买了一本浆纱烘筒式的技术书,他根据书里的理论知识结合自己的经验,与小组同志共同研究,把压浆棍衬绒平布改用毛布和细布,克服因浆液厚薄不匀造成织布密度不均匀的缺点。
工场和车间的领导干部凡是注意一手抓生产,一手抓教育,生产就比较好;如果只抓生产,不抓教育,工作往往就会被动忙乱。
通过学习和辩论,全厂干部对厂校合一,一手抓生产,一手抓教育的思想进一步明确起来。因此,在生产紧张的情况下,各级干部也都保证工人的业余学习时间。事实证明,抓教育并没有影响生产,全厂第三季度完成生产计划棉纱产量比第二季度提高26.83%,11月份还得到了上海纺管局的高产红旗奖。
党委还具体的抓红专大学提高教学质量工作,并且根据“以土代洋”和“土洋结合”的方针,指导学校老师、工程技术干部和老工人,研究编写了一些针对本厂生产实际情况和科学研究的教材。实行了许多新教学法。教师们在党委的指导下积极参加车间的体力劳动,经常访问群众,通过这些活动来提高教学质量,改造思想。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