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6阅读
  • 0回复

“四化”是民主集中制的体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8-12-18
第7版()
专栏:

“四化”是民主集中制的体现
赵汉
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根本任务要求建立和工业一样的农业产业军
在公社化的群众运动中,广大农民实行了组织军事化、行动战斗化、生活集体化和管理民主化。经过整风和反右派运动,在党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照耀下,群众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出现了工农业生产全面大跃进的局面。在农村,不仅要进行大规模的农田基本建设,而且要发展工业和农林牧副渔等多种经济。工农业生产大跃进要求更充分地利用一切资源和更迅速地提高劳动生产率。为此,就必须实行大范围内的全面开发和劳动大协作;实行大范围内的劳动力统一调配;迅速地把妇女从家务劳动中解放出来;在生产管理上贯彻执行集中领导、统一安排、分级管理、共同负责的原则。从这些要求中产生了冲破原来小社束缚的互相协作,产生了组织军事化、行动战斗化、生活集体化和管理民主化的新的劳动组织和生活方式。所谓组织军事化,就是说公社的劳动组织应当像工厂、像军队那样地有组织有纪律。大规模的农业生产队伍同大规模的工业生产队伍一样,是一支产业军。斯大林说,在社会主义革命成功之后,必须把创造高于资本主义的社会经济制度的根本任务提高到首要地位,“这个根本任务就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因此(并且为此)就要有更高形式的劳动组织。”我们现在实行的工农商学兵相结合的劳动大军,看来是在我国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加速社会主义建设和逐步过渡到共产主义的最好的劳动组织形式。
新的劳动组织形式显示了巨大优越性
我国农村劳动大军的新的组织形式,在不长的时间内,已显示了巨大的优越性:
一、将农村的全部劳力组织成一支有高度组织性和纪律性的劳动队伍,这就消除了过去分散使用劳力的浪费现象,充分挖掘了劳动潜力;调动灵活,行动迅速,便于协作;促进了生产专业化,使农业生产有科学的合理的分工,大大地提高了劳动效率。根据不少地区的材料,在实行组织军事化之后,劳动生产率一般都提高30%左右。实行生活集体化之后,大批妇女已从繁琐的家务劳动中解放出来,广泛地参加了社会生产劳动,成了农业战线上的一支重要力量。这对迅速发展生产是具有重大意义的。
二、新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必然使人们的思想意识发生巨大的变化。几千年来,随着私有制度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使人们眼光狭小,养成自由散漫的生活习惯和自私自利的观点。生产和生活的集体化,能使人们跳出狭小的生活圈子,开阔眼界,解放思想,树立集体主义的观点,提高共产主义的思想觉悟。
三、公社所实行的工农兵相结合的劳动制度,主要内容是:一切有劳动能力的人都参加劳动;社办的学校实行劳动与教育相结合的制度;公社的社员既是农民,又是工人,或者采取轮换的办法,或者采取专业的办法;公社的干部也一律参加体力劳动;劳动组织与民兵组织相结合,实行全民皆兵。这种劳动制度,不仅便于解决工业和农业生产飞跃发展中劳动力不足的矛盾,加速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而且有利于逐步缩小和消除工农差别、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的差别。
四、公社各项工作中都实行管理民主化,建立了吸收群众参加生产和生活管理的各种组织和制度,并且利用大鸣大放大辩论大字报的社会主义民主形式让群众畅述己见,对集体事业提出批评和建议,这样就使组织军事化、行动战斗化、生活集体化有了真正的群众基础,大大地发扬了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和首创精神。
资产阶级的军事化和劳动人民根本对立我们的集体化和军事化出于群众的自觉要求
当然,这不是说我们在执行“四化”的过程中就没有缺点了。缺点主要是有些干部在强调组织军事化、行动战斗化、生活集体化的时候,忽视了在这一切工作中都应该贯彻管理民主化,产生了一些强迫命令的现象。他们用简单化的行政命令手段,去处理广大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这些现象虽然是少量的,但是对群众的生产和生活的影响很大,直接关系到党和群众、干部与群众的关系,如果不及时注意纠正,就可能使工作遭受损失。要纠正这种偏向,首先应该在思想上对“四化”有正确的全面的认识。
有人认为组织军事化、行动战斗化、生活集体化,就是只要集中不要民主,一切靠命令办事,群众绝对服从,纪律森严。如果再强调说服教育,既浪费时间,而且也不像“军事化”了。这种思想实质上是以资产阶级的观点来理解工人阶级的军事化和集体化。资产阶级为了攫取最大限度的利润,在工厂中采取尽量榨取工人血汗、提高劳动强度的所谓“科学”的劳动组织和工资制度,如泰罗制、福特制。工厂好像军营。工人站在机器面前,其纪律之严不下于军队。在政治上,他们为了维护自己的阶级利益,实行军事统治。因而决定了伴随着这种“军事化”而产生的必然是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的独裁、镇压和强制,只要集中不要民主,只要服从没有自由。我们的人民公社目前所实行的组织军事化、行动战斗化、生活集体化与管理民主化的关系就是民主集中制的体现,它是矛盾的统一体。它反映了人民公社内部领导和被领导、领导和群众、社员个人和集体的正确关系。“四化”是领导与群众相结合的制度,是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又到群众中坚持下去的制度,是在今年工农业生产全面跃进和群众觉悟空前提高的情况下,群众路线的新的发展。由此可见,认为实行“三化”就是只要集中不要民主,一切靠命令办事的观点,是资产阶级军事化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
生产愈集中和生活愈集体化愈需要政治思想工作和发扬民主
有人认为公社实行组织军事化、生活集体化之后,“社员容易领导了,不用再做政治思想工作了”,产生了“万事大吉”的思想。是的,组织军事化、行动战斗化、生活集体化之后,群众是好领导了。“三化”是在群众觉悟提高、对党更加信赖的基础上产生的。现在群众是党指向哪里,就走向哪里。但是对领导上来说,“三化”之后,责任是更大了,担子是更重了;干部的领导方法、领导作风的好坏,对群众的生产和生活的影响是更大了。为了把群众的生产和生活领导好,更需要放手发扬民主,坚决贯彻群众路线,集中群众的意志,代表群众的利益;否则,领导就会严重地脱离群众,而“三化”这种原是代表群众要求、为群众所喜爱的组织形式,也就可能变成群众所厌弃的东西。要知道,生产组织愈集中,生活愈集体化,就愈需要加强政治思想工作,愈需要发扬民主。高度的集中需要高度的民主作基础。政治思想工作是我们一切工作的灵魂。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路线。这两条是我们党的永远不会过时的法宝。有了这两条,我们就能不断地克服困难,胜利前进,“万事亨通”。一旦离开了这两条,我们就会在工作中到处碰壁。
有人认为“任务急、要求高、时间紧”,实际上不可能实行管理民主化。乍一听来,好像有点理由,其实是不成其为理由的。难道说我们的部队作战时任务不急,要求不高,时间不紧吗?然而我们的部队就是在战斗十分紧张的情况下,还在战地上召开“诸葛亮会议”,以发扬民主,群策群力,集中战士的智慧。我们的部队所以能够经常不断地取得战争的胜利,正是和它贯彻始终地坚持军事、政治、经济的三大民主和官兵一致、军民一致的群众路线的优良传统和民主作风分不开的。目前,我们的各项建设任务的确十分紧张,但是总比不上火线上那样紧张,那么,军队能够做到的,为什么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反而做不到呢?
“三化”不是产生强迫命令的根源问题在于提高干部的觉悟和打掉“三风”“五气”
有些人看到有些地方在实行组织军事化、行动战斗化、生活集体化的过程中存在着强迫命令的缺点,就以此作为根据来反对“三化”,认为“三化”是产生强迫命令的根源。这些人中有的是出于阶级本能,站在敌对的立场上反对人民公社,自然也就反对实行三化。这种人的意图是很明显的,无需多加驳斥。还有些人,则由于认识上的片面性,分不清主流和支流,攻其一点不及其余。其实,强迫命令产生的根源,在我们社会主义社会里,只能是这样两个:一是旧社会遗留下来的剥削阶级思想作风的残余,对我们的一些干部还有着一定的影响,他们身上还存在着“三风”和“五气”。二是有些干部分不清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的界限,不善于用说服教育的方法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而是用对待敌人的办法来对待人民群众。如果不提高觉悟,不打掉“三风”“五气”,不正确地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就是不实行“三化”,也会产生强迫命令。所以,问题很明显,“三化”决不是产生强迫命令的根源。
要在组织形式和工作制度上贯彻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如何正确地贯彻执行“四化”呢?一方面,要防止只要集中不要民主的偏向;另一方面,要防止只要民主不要集中的偏向。在目前,应该多注意防止忽视管理民主化的偏向。在今冬明春的整顿和巩固人民公社运动和开展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教育运动中,应该通过检查今年的生产和工作,布置明年的生产和工作,以虚带实、虚实并举地从干部思想作风、公社的组织形式和组织制度等各方面,检查贯彻执行管理民主化的情况,并且要有破有立,以进一步贯彻管理民主化。
在公社的组织形式和组织制度上,应该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以发挥群众参加管理的积极性。人民公社是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自己管理自己和教育自己的组织。要民主管理,又要有严格的劳动纪律,但劳动纪律必须通过社员讨论,民主制定,由社员自觉自愿地遵守执行。公社要建立和健全代表大会和代表会议制度。生产计划、财政预决算、分配、生产措施,以及有关群众生活的重大事项,都必须经过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大队和生产队应该建立队务委员会,和其他便于吸收群众参加管理的适当的组织,并应有定期召开代表会议或队员大会的制度。公社的工厂、学校、食堂、托儿所、敬老院等单位,也应该成立各种委员会,吸收群众参加管理,并且利用一切机会和各种方式征求群众的意见。公社的委员会和大队、生产队的队委会的产生,都应当实行有领导的、充分发扬民主的选举制度。当选的就当干部,落选的就回到生产中去。同时,公社还应该充分运用大字报作为群众参加管理的有力工具。要教育和发动群众积极运用大字报这种民主形式,参加公社的生产管理和生活管理。
在公社的管理体制方面,应该贯彻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加强协作、共同负责的原则,以发挥各级组织的积极性。可以统一、应该统一的必须统一;不可以统一、不应当统一的不要强求统一。各部门应当有适当的分工,各级组织在权限上应当有合理的划分,应该给下级组织一定的权力和机动,让它们多办些事情。
公社的干部应该切实做到作风民主化,以普通劳动者的姿态出现,同群众共同劳动,共同学习,共同娱乐,真正同群众打成一片。处处关心群众,事事和群众商量。在布置工作的时候,要把任务、理由和方法向群众讲得清清楚楚。要使群众敢于讲话,敢于批评,推心置腹,畅所欲言,切不要用压服群众这种不正确的方法。
总而言之,只有建立和健全合乎民主集中制原则的组织形式和组织制度,采用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养成依靠群众,信任群众,遇事同群众商量的民主作风和民主习惯,正确地实现管理民主化,才能使组织军事化、行动战斗化、生活集体化发挥更大的作用,鼓舞社员的热情和干劲,促进公社的巩固和发展。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