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阅读
  • 0回复

读了“孩子的诗”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8-12-20
第8版()
专栏:

读了“孩子的诗”
郭沫若
“人民日报”(1958年12月18日)第八版有一组“孩子的诗”,我读了。我同意编者的话,真是“后生可爱”。十二首里面有一首叫“小作者”特别提到了我,那诗是:
“别看作者小,
诗歌可不少,
一心超过杜甫诗,
快马加鞭赶郭老”。
是工农中学一年级刘玉花作的,特别是第三句,气魄可真不小。编者认为这些小作者是会“超过我们这一代的诗人的”,问我“以为如何”?我要老老实实地回答:我完全同意,他们一定会超过我们,特别是超过我。因此,我作了一诗来答复那位小作者:
“老郭不算老,
诗多好的少;
老少齐努力,
学习毛主席!”
向毛主席的诗学习,我想那位小作者一定会同意我这个建议的。当然,我这个建议是向所有的诗人们的建议,我相信大家也一定会同意。
但在十二首“孩子的诗”中,有一首可有问题,就是“也够太阳晒几天”的那一首。那是出于抄袭。我把四川南溪县的一首民歌和这首“孩子的诗”一并写在下边,便可以看出。
“四川民歌”
社里人口好几千,
人多力大定胜天。
每人挥下一滴汗,
也够太阳晒三天。
(已选入“红旗歌谣”)
“孩子的诗”
公社社员千千万,
人多力大胜过天。
每人流下一滴汗,
也够太阳晒几天。
这两首基本上相同,只是改了几个字。孩子们是善于摹仿的,这样或许不能算是抄袭,但我觉得不好拿来表彰。
近来在大跃进的民歌中往往有这种倾向,即是把别处的民歌抄来,改头换面的换几个字便作为自己的东西。民歌的产量既多,谁也不能普遍看到,因此往往被混过,更因而被选或被称赞。这样实在是不太老实的作风。孩子可恕,大人断不可恕!
1958年12月18日夜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