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阅读
  • 0回复

塞上江南”的新家乡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8-12-21
第2版()
专栏:

塞上江南”的新家乡
本报记者 萧淑英 王振纲
出银川市北门,顺着林荫大道走十公里,就到了贺兰县红旗人民公社桃林生产大队。远远看见一排整齐的街道,两旁是一幢幢的新房。都是砖砌墙根,白石灰墙,明亮的大玻璃窗。村东头的空地上,一群操着陕西话的小伙子,唱着宁夏夯歌,正在打地基准备盖新房。这就是从陕西省朝邑县仓西乡南留村迁移到宁夏来的人们居住的新村,是红旗人民公社桃林大队的一个分队。
丰收使这个诞生还不到一年的新村,充满了欢笑和歌声。这天,正赶上内蒙古杂技团到这里演出。生产队长说:我们如今是自治区的主人了,对兄弟民族的杂技艺术应该见识见识,所以全队放一天假看戏。妇女和孩子们把丰收后新添制的花衣裳和新头巾穿戴上,老人们拉着小孙子,全村熙熙攘攘,像集市一样热闹。
在生产队办公室里,粮食和棉花堆得满满的,使人很容易误以为是个仓库。同来的一位县民政科的干部说:所有放在队办公室的东西,都有名堂。你们瞧:炕上堆的棉花,是今年试种的。关中人善于种棉花,可是到贺兰县以后,他们怀疑这里土质不好,不敢种棉花,就随便撒了一亩种子作试验,谁知这亩棉花打了一百多斤皮棉。摆在门口的那半笆稻子,是今年新开荒地上放出的水稻“卫星”,平均亩产一千零三十九斤。
南留村共一百四十六户,是从1956年冬天开始陆续迁到这里的。过去一年中间,他们在当地党委和群众的热情帮助下,盖了七十多座房子。他们居住安定以后,今年开垦了一千三百多亩荒地,种了一千二百多亩水稻和一百多亩麦子,在当地回、汉族农民的帮助下,取得了夏秋两季作物的丰收,今年新开荒地的粮食作物达到平均亩产三百五十斤。
今年收获的粮食除留够八百二十多人的口粮、牲畜饲料和明年扩大再生产的费用以外,还卖给国家三万斤余粮。
陕西朝邑县仓西乡是个三面临水的地方,耕地面积无法扩大,因为劳动力多,妇女在农忙时下地摘摘棉花,平时都是关在家里纺线织布。刚到离老家几千里的贺兰县时,她们看见指给南留村开垦的地是一片湖滩,心里老不满意,私下说:这是整咱们呢,泥塘里还能长出好庄稼?都不愿下地。今年3月,男人都集中去修排水沟,湖水很快放掉了,政府派来了拖拉机,几天工夫把湖滩翻了个,金黄色的沃土在太阳底下发出香气。妇女们到田里送饭时,捧起黄土放在手里一捻,觉得比故乡的泥土还细。这个消息不一会就传开了,妇女们不约而同的放下纺车,跑到十里外的庆家湖上看田土了。在新开的荒地上,她们商量:男人都忙着挖渠、筑埂、整修排水沟,一千多亩稻子一点肥料也没有。怎么办?于是,从十几岁的小姑娘直到六十多岁的老太太,掀起了积肥造肥的高潮。没有拾粪工具,便把自己家里的簸箕、筐子、篮子,甚至被单、门帘都拿出来当拾粪工具。
南留村的李奎生和当地回民向生义是好朋友,今年夏天,彼此走动得更勤了,他们自己说,他们在谈“学问”。比如,种稻子时,向生义按季节来告诉李奎生怎样治理庄稼,帮他很快熟悉当地情况和生产技术。李奎生的妻子刚从陕西来,天便冷了。向生义的妻子便把自己种的白菜、萝卜、菠菜抬了一大筐送去,又帮助腌了两、三缸咸菜,足够李家吃半年。李奎生的妻子见向生义的孩子多,棉衣还没准备好,就连夜织出几丈布,剪裁好了送过去。南留村的陕西移民,和周围当地的回、汉族居民,都是这样互相关心、互相帮助。
由于丰收以后生活安定,和当地回、汉族人民对于移民热情真挚的友谊,使南留村的人深深爱上了这个地方。李祥生老汉告诉我们:大家都决心全心全意建设这里的新家乡,计划也订好了,明年使粮食产量平均亩产双千斤,赶上当地的一般熟地。他指着玻璃窗外的一大片空地说,明年这个村子要扩大为三百多户,成为红旗公社的重点村庄之一。目前,他们已经开始在村庄周围植树造林,今年冬天,公社还将抽出一批劳动力在村里盖学校、俱乐部和图书馆。村里原有一个业余剧团,要大大扩充,添制些新道具,活跃全村的文化娱乐活动。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