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阅读
  • 0回复

负荷和超负荷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8-12-21
第8版()
专栏:

负荷和超负荷
刘丰
走过一条街,看到一些工人正在一个建成的大厦上又补加一层,这倒也是一个解决房屋不足的好办法。
大厦之上为什么可以再补加一层呢?有时,可能是原来设计的负荷还有余裕,所以它还能多增加一些负担。合理地利用这种余裕,使它为人民来服务,当然是一件好事。有时,可能是经过努力,改变了其它条件,使原先看来负荷已经到顶了的屋架,又增加了新的负荷能力。于是,不仅可能加一层,也可能加两层或加个三层五层。
盖房子是这样,别的方面也是这样。例如铁路上前几年提出过满载、超轴、多装、快跑,也是利用了设备的多余能力和创造了新的条件的结果。
由此看来,我们对待负荷量的正确态度应该是:第一:反对保守的负荷量。保守的负荷量余裕太大,造成浪费,不合乎省的原则,所以一定要破除迷信,挖掘潜力,使之符合或尽量符合实际的负荷水平。
第二:提倡科学的、老老实实的态度。这就是说,在一定条件下,一种东西是会有一定负荷量的。不承认这个客观事实,一味蛮干,超过实际负荷限度,就会产生毛病的。
第三:我们的思想不能僵化,不能把这看得太死。所以为了更大的跃进,还应该实干加巧干,不断为原有的事物创设新的条件,这就会有新的潜力出现。这正是不断革命者应有的本色。
那么,人本身又怎么样呢?
人自然不是机械,因为人有主观能动性。但是人的负荷能力,也大体上有一定的规律。今年的全民大跃进,证明了人发挥了主观能动性,敢说敢想,敢想之后,能力的余裕是很大的。所以党号召我们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冲天干劲,使得人的潜力和智慧大大地发挥出来,出现了许多前所未有的奇迹,表现出许多崇高的精神。可是,当人们鼓足干劲以后,就要注意其中一部分人可能对自己的体力和能力,开始估计得过高了一些,于是就要提醒他们不要硬去做自己力不能胜任的事情。也许有人会说:这岂不是泄气吗?不,这不是泄气。这也是实事求是的态度,积极的态度,目的在于保证人们在建设社会主义的岗位上更坚实些。毛泽东同志在“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一书的序文中曾经指出:“……人们的思想必须适应已经变化了的情况。当然,任何人不可以无根据地胡思乱想,不可以超越客观情况所许可的条件去计划自己的行动,不要勉强地去做那些实在做不到的事情。”对于某些热情过分到不顾正常的负荷量的同志,重温一下这个指示是有好处的。
干劲还是要鼓足,上游也还是要力争,明年也还要大跃进。党的六中全会号召我们既要有冲天的干劲,又要有科学分析的精神。我们就要更多地发挥智慧和创造性,不仅突破保守的负荷量,并且在创造了新的条件之后再提高实际的负荷量。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