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阅读
  • 0回复

一片红心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8-12-22
第6版()
专栏:

一片红心
本报记者 程竞明
在国防部的大楼里,彭德怀部长和一群老婆婆在亲切地握手。他向坐在身边的一位老人问道:“老姐姐,你今年好大年纪?”叙过几句家常,他又在另一位老大妈递过来的小本子上,写下“祝你长寿”的题词。
她们都是些什么人?胸前挂了金光灿烂的奖章,齐齐整整地坐在这儿。一张张布满绉纹的面孔上,堆满了幸福的笑容。她们正在细心倾听彭德怀元帅的讲话:
“……我代表中共中央、国务院和国防部,向把自己亲人献给人民革命事业的烈属致崇高的敬意。你们过去光荣,现在还是光荣的……”
革命先烈的亲人,当然永远受到人民的尊敬和关怀。可是,我现在想要歌颂的这几位老妈妈,还不仅仅是为革命牺牲了亲爱的丈夫、儿女和兄弟,她们自己就是千锤百炼的老战士啊!在多年的对敌斗争中,她们出生入死,历尽了困苦艰难。这些人正是做到了毛主席所说的:“他们从地下爬起来,揩干净身上的血迹,掩埋好同伴的尸首,他们又继续战斗了。”
她们还不只是在艰苦的革命斗争中献出亲人,献出了自己的青春,为人民立下功勋;而且,在伟大的社会主义建设中,仍然高举红旗,迈着稳健的脚步,走在群众的最前面。今天,这些头发斑白的老人,带着自己优异的成绩,来到了祖国的首都北京。她们是从千万人中间被选拔出来的,来出席全国妇女建设社会主义积极分子代表会议。
这些天,我一个个地访问了这些革命老前辈,同她们一起重温着几十年的往事。多少回,我止不住流下激动的热泪。我仔细听着,用笔记载下来。就这样,在我的心头慢慢升起了一个光芒四射的英雄母亲的形象,她是我们民族精神的象征,是我们党和祖国的骄傲,是我们年轻一辈的光辉榜样!
头断血流不投降
我该怎样来介绍老妈妈们的光荣业迹?二、三十年前在老苏区,她们还正是血气方刚的女红军呢!她们侦察敌情,当宣传员,筹军粮,送情报,护理伤员,作群众工作……。党分配什么,她们就干什么,全心全意,不怕艰难困苦,不怕流血牺牲。
你听,这是她们当年的歌声:
“深山岩洞是我们的房,青枝绿叶是我们
的床,
红薯葛根是我们的粮,共产党是我们的亲
爹娘,
那怕敌人再围剿,头断血流不投降!”
湖北省红安县的徐正修大妈,那时候蹲在大别山脉莲台山的石洞里,日日夜夜地看守着伤病员,给他们灌水,喂野果子,洗伤口,敷药,还给他们讲故事,唱这支革命的歌曲。不久,敌人又开始了对山区的大扫荡,党决定派徐大妈到敌占区去,在群众中找关系、扎根子。那是1935年的秋天,大妈一进入“虎口”,就被地主反动武装——清乡团逮捕了。在审讯室里,敌人用枪杆、皮带、刀背、木棒拷打她,逼问红军的动向。大妈只有一句话:“打死也不知道!”她的嘴就像焊住了一样,什么也不肯讲。她不能忘记自己的血海深仇,丈夫、儿子和三个亲弟弟是怎样壮烈牺牲的。
“狼心狗肺的反动派啊,这血债要用血来还,我全家革命到底,日出西山也休想我顺服你,‘投’你的‘降’。”大妈的心里燃烧着仇恨的烈火。打吧,吊吧,什么样的苦刑,都能顶得住!地主、特务用尽各种手法,什么话也套不出来。9月初,浑身创伤的徐大妈从监狱里放出来了,她还没有走动几步,就昏倒在地上。家里的房屋被敌人拆去修了炮楼,地主不准她进村,指定她在村外一棵枫树底下安身。刚强的徐大妈要活下去,要向敌人斗争。她砍些茅草,在树底下搭起棚棚,很快又和党派来的人接上了关系。
徐大妈向我叙述着这段经历,她的头颤动得更厉害了。由于当时受刑太重,她的头直到现在总是不停的颤动,成了残疾。我怀着深深的敬意,凝望着她那时时颤动的头,凝望着她颈上的伤疤。坚贞不屈的老妈妈啊!你们为革命受过多少的苦难。今天,生活在幸福中的年青人,永远会记得:这幸福是怎样得来的。
在红色游击队里
革命的老前辈们,在敌人面前,真正做到了她们自己所歌唱的“头断血流不投降”,表现了英雄的气概。而这些刚强、威武的女将,对待自己的战友却怀着那样深切的友爱,像大姐姐一样无微不至地关心他们,照顾他们,为了他们的利益,自己可以作任何牺牲。
让我们来认识一位1928年参加革命的老党员王荣贞吧!她生得十分矮小,一双大眼睛闪着智慧的光彩。从外形上,你很难想像到这是一位当年踏遍赣东南高山峻岭的女游击队员。在红军游击队里,战士们亲热地叫她“矮嫂”,行军、打仗,总是争着帮她背米袋、背包,用各种办法来表达对她的尊敬。因为他们知道,王荣贞为了使大家生活得好一点,曾经是怎样地煞费苦心。战士们的衣服脏了,“矮嫂”帮着洗,战士们从头到脚的穿戴,全都是“矮嫂”千针万线缝起来的。在游击队的宿营地,王荣贞出色地施展着一个家庭主妇的才能,使战友们感到无比的温暖。有一次,在激烈的战斗中,王荣贞左腿负伤,滚下了山谷。她身上背着药包,但是舍不得取出来用,她要把这点宝贵的药品留给战友们,而自己忍住伤口的疼痛,爬呀爬地,终于找到一种药草,用嘴嚼碎敷在被子弹打穿了的伤口上。更叫人动心的是,王荣贞为着集体的安全,曾经噙着眼泪舍弃了刚出生的儿子。事情发生在1942年的春天,国民党反动派集中四个县的兵力围剿革命武装。王荣贞经过几昼夜的急行军,在草地上分娩了。她该是多么疼爱这个小生命。王荣贞把孩子捆在自己的胸前,母子要死活在一起。这时,敌人正在紧紧追击,游击队边打边退,情况非常危急。打仗时还带个嗷嗷待哺的婴儿,是个多大的拖累!王荣贞懂得在敌人搜山包围之中,婴儿的一声啼哭会断送整个游击队的安全。为了党,为了战友们,她不得不把小宝贝留下来,赶快转移。可是怎能忍心把孩子扔在这战火四起的山林里?她走出几步,又转回来,看到孩子在被包里睁开了不懂事的小眼睛,做母亲的心像被撕裂了似地剧痛。这时候,敌人的冲锋号又响起来了,游击队马上要迂回到对面的山头去。王荣贞擦着眼泪,把自己身上的衣服脱下来,轻轻盖在儿子的身上,和同志们一起撤退。她的心在绞痛,走几步就忍不住回头向着孩子的方向张望。同志们都来安慰她,她的爱人游击队政委杨文翰同志也劝她说:“你这样做是对的,不要再啼哭了。革命就是要有牺牲,多少烈士不都是他母亲费尽心血养大成人的?可是,如果为了一个小毛毛使整个游击队遭受损失,我们怎么对得起党?”他的安慰和鼓励使王荣贞更加坚强起来。但是,这样一位好同志,一位好丈夫,不幸在一年以后又离开了王荣贞而英勇地牺牲了。为革命献出亲人的王荣贞啊!多少年来,一直继承着丈夫的遗志,顽强不屈的战斗着……
“我的心早已交给党了”
有的革命老妈妈,现在已是风烛残年,但是她们的革命热情比年轻人还要旺盛,她们的心像火一般的红。湖南省八十四岁的刘四婆,向我倾诉了她对党的炽热的感情。这位淳朴的老人1956年曾经到北京参加过全国烈属、军属、残废军人、复员军人社会主义积极分子大会。她把党和人民所给予的荣誉,当作对自己的鞭策,从此,她变得更积极、更谦虚了,一心一意要争取入党。她回到湘西,便买了一本党章,请民校的教师细细讲解,还要求党组织培养自己。当时党支部书记劝她:“入党以后工作重,会议又多,你这八十多岁的人,晚上开会跌跌绊绊地摔倒了,我们怎么担当得起?”可是,老婆婆非常坚决。她说,我儿子当红军尽了忠,死得有志气,我的心也早已交给党了!
几年来,刘四婆在生产上、工作上一贯领头干,几次被群众选为特等劳动模范,在湘西成了人人皆知的“不老的老英雄”。今年10月29日,她终于光荣地参加了中国共产党。
在党的会议上,这位八十四岁的新党员说:
“我知道我们党是先‘社会’后‘共产’,我要为共产主义尽心尽力,让天下的人都能过幸福日子。我不骄傲,也不自满,党叫干什么我就带头干,还要好好学习党的政策。同志们也别看我年纪大了,就‘包庇’我,看到缺点只管提出来,帮助我进步。”
这是多么真诚动人的一篇誓词!
当社会主义建设的
带头人
革命老妈妈们都是贫苦农民出身,辛勤劳动是她们的本色。刘四婆、徐大妈都随身揣着
“社员劳动手册”,那上面记载着她们每天劳动的情形。乡里的干部、群众总是劝她们多休息、保养身体。可是,老妈妈们不仅和社员一样出工,还种了试验田。刘四婆说:“虽然我八十四岁了,但眼不瞎,腰不酸,腿不痛,一餐还吃半斤米,这就是劳动的好处。现在劳动是快活的,越做越有劲;越劳动身体越健康!”担任江西省弋阳县副县长、政协主席的王荣贞,曾经四次被评为模范干部。她在西里村领导抢收时,群众拉着她说:“王县长,你这大年纪又是小脚,跟我们一样黑白天的下田,太辛苦了!”
作为光荣的红军烈属,她们从来不依赖政府的特殊照顾,而且恰恰相反,为了社会主义集体的事业,老妈妈们是那样的慷慨无私。集体需要什么,她们就献出什么,做到了舍己为公。刘四婆几年来已经向自己所在的畜牧社投资五百元,这是她全部的积蓄,里面除了一部分烈属抚恤金、补助费以外,都是她纺纱、种菜长年累月存下来的。可是她自己却在过着怎样俭朴的生活啊!煮一餐饭也要省出一把米,搭点粗粮,就这样一两米、几两米、一斤米地节约下来,她说:这也是自己为建设社会主义的一点心意!
“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党和毛主席的号召,已经成为革命老妈妈们的共同信念。她们在不同的岗位上,发出了自己的热和光。群众越来越尊敬她们,热爱她们,而她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发生了深远的影响,就是这样,我们这些可敬可爱的老妈妈们,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带动群众不断前进。
愿这些革命老妈妈长命百岁!愿她们的一颗爱党爱革命的红心永远跳动,永远年青!(附图片)
三位革命老妈妈在欢谈,中间是王荣贞,右边是刘四婆,左边是徐大妈。李秀声摄(新华社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