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阅读
  • 0回复

正确认识当前社会主义建设的形势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8-12-22
第7版()
专栏:在理论刊物上

正确认识当前社会主义建设的形势
集体所有制向全民所有制过渡的迟早,取决于生产发展的水平和人民觉悟的水平这些客观存在的形势,而不能听凭人们的主观愿望,想迟就迟,想早就早。因此,这个过渡只有经过一个相当长的时间,才能在全国范围内分期分批地实现。如果看不到这些,把成立公社和实现全民所有制混为一谈,过于性急,企图在农村中过早地否定集体所有制,匆忙地改变为全民所有制,那也是不适当的,因而是不可能成功的。
由社会主义的集体所有制变为社会主义的全民所有制,并不等于由社会主义变为共产主义。农业生产合作社变为人民公社,更不等于由社会主义变为共产主义。由社会主义变为共产主义,比由社会主义的集体所有制变为社会主义的全民所有制,需要经过更长得多的时间。
——关于人民公社若干问题的决议
共产主义标准决不应该降低
“思想战线”第六期发表了题为“正确认识我国当前社会主义建设的形势”的评论,评论说,大跃进以来,我国社会中出现了一些共产主义的萌芽。人们欢欣鼓舞,干劲冲天,盼望早日建成社会主义,奔向共产主义。人们对共产主义表现了很大的积极性,共产主义的思想普遍高涨,当然是好事情。但是,在宣传当中,不少人在有些问题上面,特别是在有些理论问题上面,认识还很模糊。人民公社化实现以后,有人就以为目前的人民公社已经是全民所有制了;许多人民公社实行了吃饭不要钱,有人就以为是开始实行共产主义了;因而,在他们看来,好像我们现在就是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了。
评论说,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是一个社会的两个阶段,两者之间是密切联系而又相互区别的。两者的基础都是生产资料的社会公有制。但前者是初级阶段,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后者是高级阶段,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原则。同时,在社会主义社会里,必然会产生大量的共产主义的因素;逐步地发展这种因素,就会为将来社会主义社会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准备条件。
目前,我们还正在建设社会主义社会,将来一定要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现在在我们的社会里面,还有两种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即社会主义的集体所有制和社会主义的全民所有制,我们的生产还不很发达,文化还比较落后。因此,我们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高速度地发展社会生产力,使社会主义的集体所有制逐步地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全民所有制,建成社会主义社会。
评论在指出我们目前的主要任务是建成社会主义,而不是立即向共产主义过渡之后说:我们虽然根据毛泽东同志不断革命理论的精神,已经采取了许多措施,例如:企业中的“两参一改”、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公社工业化、农业工厂化等,开始逐步地消灭三个差别,破除一部分资产阶级法权,但是,如前所述,我们的社会生产力的水平还不高,产品还不丰富,特别是还有两种生产资料的所有制。由此可见,作为一定时期的主要任务来说,在我们面前,首先要经过一个由现时的革命阶段到建成社会主义社会——即由集体所有制到全民所有制的过渡。只有完成了这个过渡,我们才可以逐步地由社会主义社会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
评论最后说,提出这样的两个过渡,说明道理,使群众明确地看到了两个奋斗目标,懂得了应该两步走而不是一步走,这不但不会损伤群众的积极性,而且会更好地发挥群众的共产主义的积极性。特别重要的,是提出这样的两个过渡,既不至于降低共产主义的标准,也不至于降低社会主义的标准。这就可以大大地澄清当前的某些混乱思想,从而使我们的广大干部能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积极性。
不要犯慢性病 也不要犯急性病
“虚与实”第五期上,发表了钟成章的“必须正确看待共产主义”一文。文章说,社会主义制度加共产主义因素,是目前社会生活的基本特点。在这样的形势下,现实生活向我们提出了如何正确看待共产主义的问题。现在,在有些人中间,对于这个问题存在着两种不同的偏向,一种是思想落后于实际,害了右倾保守的慢性病;一种是思想超过了实际,害了盲目行事的急性病。患有慢性病的人脱离了社会实践,思想发生僵化,不能深切的感受时代的脉搏,对于正在冒出头来的共产主义的幼芽总是无动于衷,不去积极支持它的发展,这种态度是十分错误的,患有急性病的人,把共产主义看得十分轻而易举。他们看见农村中建立了公社,办起了公共食堂,设立了敬老院、托儿所等,就以为共产主义已经到来了。也有些人虽然懂得现在还不是共产主义,但却认为已经站在共产主义的大门旁了,只要一、二年就能达到共产主义的理想境界。这种看法显然是不对的。
文章侧重批判了急性病者否认按劳分配在目前的积极意义,否认商品和货币还有存在的必要,文章认为在今天产品还不很丰富,不能充分满足人们的各种需要的情况下,就不能按需要来进行分配,只有基本上按照劳动的数量和质量来进行分配才是合理的。关于商品和货币流通的废除,也只有在生产力高度发展的条件下才有可能,今天的问题不是废除商品流通而是要发展商品流通,在积累与消费的关系上如果积累部分搞得过大,以至影响到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就会降低人民的生产积极性,结果反而妨碍生产的发展,对社会主义建设不利。文章最后说,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一个是低级阶段,一个是高级阶段,因此两者是有区别的。现阶段的任务是高速度地发展社会生产力,逐步地使社会主义的集体所有制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全民所有制,建成社会主义,然后再在这基础上过渡到共产主义。当然,两者之间是有联系的,建设社会主义是为实现共产主义创造条件,实现共产主义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既要看到现在的条件,又看到未来的远景,在做着今天的工作的时候,就要考虑明天的任务,在工作中加强共产主义的思想教育,积极扶植一切共产主义的幼芽。
建成社会主义 尚须艰苦努力
“长江”半月刊第七期上刊登了宋侃夫的
“关于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教育的几个问题”的文章,作者谈到了目前建设社会主义的形势时说:一年来实践的结果告诉我们:社会主义建设的速度,比以前预料的要快的多,共产主义社会的到来,并不是遥远将来的事情了。因此,摆在我们面前的历史任务,既要加速社会主义建设,同时又要积极地为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创造条件,奠定基础。
文章说:当前,我们是为了建成社会主义,但同时也是为了过渡到共产主义创造条件。社会主义就已经孕育了共产主义的萌芽。两者的连贯性和联系性,两者的界限和差别,就告诉我们既不能把它分割开来,也不能混同起来。这是社会发展必经的道路,是合乎社会发展规律的必然现象。因此,想逾越过目前这个阶段,想停留在目前阶段,或者是把两者混淆起来,或者是把两者截然分开的一切作法和想法,都是不符合社会的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的。
我们的方向和目的是明确的。我们还必须遵循着社会发展的具体的道路前进。要清楚的审视现实,承认现实,既不应当满足于也不应当停留在现实水平上,要掌握客观规律改造现实,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尽可能加快改造现实的速度。也不能离开客观现实,不能逾越客观现实发展道路上的每个必经阶段。
文章最后说:大跃进显示了高速度建设社会主义、高速度地发展生产力的可能性,但是,达到建成社会主义还有一段艰苦努力的过程。我们的方向是明确的,意志是坚定不移的,走向这个目的的道路是很清楚的。掌握了社会发展的规律就能掌握自己的命运,使自己心中有数,成为命运的主人,而不是命运的奴隶,就能够发挥主观能动作用,懂得如何使用力量,懂得如何调动和使用一切积极因素和有利条件。这样,我们就不会一味迁就现实,迁就落后,墨守陈规,也不会急燥冒进,骄傲自满。就能不犯或少犯盲目性或右倾保守的错误。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