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阅读
  • 0回复

大家庭里的小家庭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8-12-24
第8版()
专栏:

大家庭里的小家庭
苏方
冬天的明丽的太阳,照进了小小的院落,爬上了蒙着白霜的玻璃窗。屋门虚掩着,却听不见大人的谈话声,也听不见孩子的嘻闹声,只有兀立在土墙边的几株落了叶的枯树,在微风中飕飕地响。原来主人们都离开家了。
最早离开家的是父亲李振英。这个三十多岁的精壮结实的汉子,是公社一个公共食堂里的炊事员。为了让社员们能够吃得又暖又饱的去上地,他常常独个儿起早摸黑地去做早饭。接着母亲和爷爷也走了。母亲没有家事烦心,像男人们一样,无挂无碍地参加了劳动,在公共食堂的养猪场里喂猪。年老的爷爷,别看他已经七十多岁了,身体却挺硬朗。他干木匠活,从来没有误过一天工。清早,他就带上自己那从不离身的旱烟管上工去了。最后离开家的,是那四个小宝贝。十岁的姐姐、八岁的哥哥,都在小学里念书。在上早学的时候,他们就顺路把两个小妹妹送到托儿所。于是,这个家就变得这样安静了。
不过,一到晚上,可就热闹了。一家人都回来了,乐融融地团聚在一起。灯光把整个屋子照得明亮亮的,红红的炉火透着暖意。爷爷一面吸着旱烟,一面逗弄着两个小孙女儿。孩子咯咯地笑着,像苹果一样的小脸蛋上全是肉,一笑眼睛就眯成一条缝了!孩子们长得这么壮,那得感谢托儿所的阿姨大娘们的耐心的照顾。还不大会走的小妹妹,总有人搂着抱着,不用妈妈耽心会跌交;大一点儿的三姑娘,和小朋友们玩得多开心呀,阿姨们还要教他们唱歌,为他们讲故事哩!公社特地为孩子们成立的幼儿食堂也办得好,常吃肉,吃鸡蛋,喝豆浆。孩子们被照顾得这么周到,能不长胖吗?在家里,光靠母亲一双手,那儿管得过来呢!看着小孙女儿们的小胖脸,爷爷不由得乐起来,不由得称赞起托儿所办得好来。于是,话题就围绕着托儿所扯开了。对于这,感触最深的恐怕要算母亲了。自从婆婆死了以后,家里少了个帮手,她便陷在家务事里了。又要带孩子,又要做饭,又要浆衣洗裳,又要缝缝补补,成天忙这些都忙不过来,更别说参加劳动生产了。现在,人民公社成立了,小孩上了托儿所,大人们在公共食堂吃饭,她再不用为家事牵心挂肠了,她怎能不高兴呢。听到,爷爷说托儿所办得好,她便也连声称赞起来。
谈论一阵,李振英便会打开新买的矿石收音机听起来。虽然一天工作很累,但是他仍旧热心学习。平时在食堂里,一有空,他就和别的几个炊事员一块儿学汉语拼音;晚上回到家里,他也爱打开矿石收音机听听新闻,听听什么人的报告,一面听,一面还要写白天学会的字。每当这时候,妻子就爱跟他开开玩笑:“瞧你,真积极,要想当学习模范呀!我可不成,前几天孩子不舒服,拉下了课哩。”于是李振英就会一本正经地回答:“那不要紧,我教你好了。”一面说一面又关照两个大孩子复习功课。
慢慢地静下来了,只听见李振英写字的沙沙声,只听见爷爷抽旱烟的吧达吧达声,只听见小学生们低低的诵读声,只听见早已入睡了的小宝贝们安恬的鼾声……这些声音交织成一支甜美幸福的曲子,这曲子是那么深切地触动着母亲的心。她会不自觉地停下针来想:“这是共产党带给咱们的好日子!”但是,手里的活可不能耽误呀,那是给爷爷做的棉鞋呢,老人和小孩可不能让他们冻着。于是她又会专心地缝起来。远处,号声响了,这是告诉勤劳的社员们,应该休息了。李振英家里的灯光也暗了下来,只有满天朗朗的星月,俯视着大地。
我们的社会主义祖国是个幸福的大家庭,二万六千多个人民公社是这个大家庭的中型家庭,这种新型的中型家庭,又是由一亿二千多万户幸福的小家庭组成的。李振英的家是极其普通的一家,像这样和睦团结的家庭,在祖国广大的农村,不知有多少多少个!我分享着他们的喜悦,我为他们祝福,而我也不禁想起了那个善于撒谎的杜勒斯先生,他曾经戴着那副悲天悯人的假面具攻击我们破坏了家庭,那就让李振英的这个温暖的家庭的事例,狠狠地给他一记耳光吧!(附图片)
〔苗地插图〕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