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7阅读
  • 0回复

为明年更大的丰收而奋斗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8-12-25
第1版()
专栏:社论

为明年更大的丰收而奋斗
全国农业生产先进单位代表会议今天在首都开幕了。这是1958年我国农业生产大跃进的胜利的大会师。参加这次大会的还有爱国卫生运动的积极分子。我们怀着万分喜悦的心情,乘这次代表会议开幕的时候,向农业战线上和爱国卫生运动中获得辉煌成就的全体农民和农业工作者以及除四害讲卫生的积极分子,致以衷心的祝贺和崇高的敬意。
经过五亿农民一年来的英勇奋斗,1958年农业生产获得了史无前例的大丰收。根据最近的预计,今年全国粮食产量将由去年的三千七百亿斤增加到七千五百亿斤左右,棉花产量将由去年的三千二百八十万担增加到六千七百万担左右。这两项增产数字都已远远地超过了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粮食、棉花增产数字的总和(在过去五年当中粮食总共增加了六百十二亿斤,棉花总共增加了六百七十三万担)。1958年的油料作物和其他农产品的产量也有显著的增长。今年各地不仅出现了许多亩产几千斤以至超过万斤粮食的小块的高额丰产田,而且到处都有大面积的高额丰产田。全国有很多低产区变成了高产区;原来的高产区也有大幅度的(有些地区是成倍地)增长。就全国来说,在粮食和棉花方面已经基本上实现了1956年——1967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所规定的任务。勤劳勇敢的我国农民,在党的领导下,用大丰收的铁的事实,完全驳倒了“农业生产不能高速度发展”的悲观论,也解除了某些好心人关于我国“人口多、土地少”的忧虑。资产阶级的“人口论”和帝国主义关于我国不能解决粮食问题的诅咒,都彻底破产了。今年我国农业的大跃进,不仅具有巨大的经济意义,而且具有深远的政治影响和科学价值。
在农业生产大跃进的高潮中,出现了人民公社化运动,全国农村在很短期间实现了人民公社化。工农商学兵相互结合、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是在农业大跃进中发展起来的,而人民公社的建立,又为农村社会主义的经济和文化建设开拓了新的广阔的道路。我们从人民公社的发展方向上,看到了农村逐步工业化的前景,农业中的集体所有制逐步过渡到全民所有制的前景,社会主义“按劳分配”逐步过渡到共产主义的“按需分配”的前景,城乡差别、工农差别、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差别逐步缩小以至消失的前景,以及国家对内职能逐步缩小以至消失的前景。
今年我国农村社会主义建设的大跃进,是五亿农民以冲天的干劲进行了忘我的劳动的结果。为什么广大农民有这样空前的冲天干劲?这是因为实行了政治挂帅和群众路线。一年多以前,我们党发动了全民整风运动和反右派斗争,又在广大农民中进行了社会主义教育,接着又提出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这样,不仅大大巩固了社会主义在农村的阵地,批判了“农业落后论”、“唯条件论”等右倾保守思想,而且使广大干部和农民明确地认识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方向,大大提高了他们的社会主义觉悟和劳动热情,充分发挥了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这就在政治上和思想上为农业生产的大跃进奠定了基础。同时,在整风的基础上,领导和群众的关系改善了,不仅许多干部都能以普通劳动者姿态出现,有事同群众商量;而且大批干部下放农村,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农村干部普遍种试验田,深入实际,具体地指导生产。通过试验田,许多干部掌握了农业生产规律,更好地领导农业生产,因而能够同群众一起,在水利建设、改良土壤、积肥造肥、改良种籽、工具改革、田间管理以及其他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创造了惊人的奇迹。这就为实现农业大丰收奠定了可靠的物质基础。
1958年农业战线上的胜利是空前的,是令人欢欣鼓舞的;但是,我们决不能因此自满。今年我们在农业方面的确干出了过去多少年没有干成的大事情,但也要冷静地看到我们的农业工作中也还有美中不足的地方。例如,各地的农业生产的跃进还很不平衡,有些地区粮食产量成倍地增长了,也有些地区的粮食增长幅度却比较小;就是在粮食问题已经基本上解决了的地区,一般也是粗粮或薯类比重很大,细粮方面并未过关。从产品种类来看,一般是粮食、棉花跃进很快,油料和其他经济作物增产不多,农林牧副渔的多种经济还没有得到全面的发展。因此,摆在我们面前的任务,就是要把1958年农业战线的巨大胜利作为新的跃进的起点,再接再厉,使我国农业得到进一步的全面发展。
党的八届六中全会已经向我国人民提出了新的战斗任务:明年粮食要达到一万零五百亿斤,即比今年增加三千亿斤,棉花要达到一亿担,即比今年增加三千三百万担。这是一个宏伟的苦战的任务,也是一个能够完成和超额完成的任务。
全国农民应当继续鼓足干劲,保证粮食、棉花增产指标的实现,保证其他农作物的迅速增产。为了做到这一点,就必须紧紧抓住水利、肥料、土壤改良、推广优良品种、密植、工具改革、防治病虫害、田间管理这八个方面的增产措施,这是实现增产的最重要的物质保证。1958年各地农业工作中的特点之一,是越到后期,人们的干劲越大,增产措施也越充分,最后取得了各种作物的大丰收。因此,人们把这种情形叫作“后天决胜”。这是因为农业生产高潮是在麦类和油菜播种之后出现的,而水利建设、积肥造肥、改良土壤等等成果还来不及充分地运用到上半年的农作物生产中去。现在情况大不相同了,我们完全可以在下一年度农业生产的开始,就充分利用一年来各种建设的成果,深入地贯彻实施农业上的“八字宪法”,周密地制定和采取贯彻始终的积极措施。这样就可以防止农业生产上的前松后紧的情况,有步骤地更有充分准备地去争取明年各季农作物的大丰收。
在1958年中,大面积丰产田的大量出现,以及这方面的丰富经验的积累,使我们找到了加速发展农业的新方向。这就是八届六中全会“关于人民公社若干问题的决议”中提出的:“逐步改变浅耕粗作、广种薄收为深耕细作、少种多收,实现耕作园田化和生产过程机械化、电气化,大大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提高劳动生产率,逐步缩减耕地面积和在农业方面所使用的劳动力”。明年是各地为了实行这种新的耕作制度进行准备的第一年,因此特别需要根据各方面的具体条件进行周密的筹划和妥善的安排,既要反对那种留恋旧的耕作制度而不肯积极实行改革的保守思想,也要防止不顾实际条件一下子退耕过多的耕地的轻率作法;既要大抓大面积丰产田,又不能放松一般农田的生产。对于新的耕作制度既要采取积极态度,又要有准备地进行。
在1959年的农村经济工作中,各地还应当认真贯彻工业和农业同时并举、自给性生产和商品生产同时并举的方针。这就是说,不仅要加速发展农业,还要加速发展工业,不仅要加速发展粮食生产,还要加速提高棉花、麻类、油料、糖料、茶叶、烟叶、蔬菜、药材等经济作物的产量;不仅要加速增加上述这些农作物的产量,还要加速发展林业、畜牧业、副业和水产业。“如像在工业战线一样,一定要在农林牧副渔五业中来一个全线大革命,彻底改变整个农业战线的面貌”(关于人民公社若干问题的决议)。目前,工业方面,就要特别注意发展为农业服务的农具工厂、肥料工厂、农产品加工厂、手工业作坊。工业发展了,农业发展了,经济作物和副业生产发展了,人民公社就可以有越来越多的产品出售,既能满足自己的需要,又能满足市场的需要,而增加公社的现金收入。
1958年大跃进的经验告诉我们: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社会主义总路线,是争取农业生产大跃进的重要保证。因为只有不断地反对保守,鼓足干劲,力争上游,解放思想,破除迷信,才能把亿万人民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出来,使我们的事业如快马般向前奔腾。当然,我们马克思主义者强调发挥主观能动性,并不是提倡盲目地乱冲乱闯,而是要力求在掌握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用高速度推进我们的事业。因此,我们既要有对于社会主义建设的高度热情,又要保持冷静的头脑。这样,我们就能对于工作中的各种复杂的情况进行实事求是的科学分析。每个地区,每个人民公社在规划明年农业生产的时候,都应当充分地考虑到农业内部和外部的各方面的复杂关系,实事求是地分析各种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使指标先进而措施又积极可靠,做到“十分指标、十二分措施”。这样,明年我国的农业一定能在坚实可靠的基础上,继续飞跃发展。
为了实现1959年工业和农业生产的大跃进,加快社会主义建设的速度,各地应当根据党的八届六中全会“关于人民公社若干问题的决议”,抓紧1958年12月至1959年4月的五个月时间,紧密结合冬季和春季的生产任务,对人民公社进行一次整社工作,正确地解决人民公社的生产、分配、生活和组织方面的问题,切实改善公社的经营管理,同时进一步提高全体社员的共产主义思想觉悟,大大发扬群众路线和实事求是的作风,既搞好生产,也搞好生活。做好这些整社工作,我们就能够更加紧密地团结全体农民,实现1959年农业生产的大跃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