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阅读
  • 0回复

竞赛·学习·互助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8-12-27
第2版()
专栏:

竞赛·学习·互助
中共故县钢铁厂党委会书记 弓 靖
副书记 尹正南
我们故县钢铁厂是在1947年建立的。当时正值解放战争大反攻的前夕,晋冀鲁豫边区军工部为了满足军火生产的需要,在太行山区集中了抗日根据地的一些小型军工厂的人员和设备,建了这座工厂。建厂以来,我们继承了“老八路”的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由小到大,逐步发展成为现在的小型钢铁联合企业。
自从党中央提出全党全民炼钢的号召以后,我们故钢和太原钢铁公司在钢铁生产上大比干劲,开展了社会主义竞赛。我厂曾三次在绝对产量上超过太钢,钢的日产量最高曾达二千一百五十吨,比原来产量提高二十倍。太钢也急起直追,又赛过了我们。通过竞赛,使我们达到了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目的。两个厂9至11月份都超额完成了钢产计划。
故钢是小厂,在生产规模、设备和技术力量方面都比不上太钢。在我厂成长的过程中,太钢给了我们无私的援助。今年大跃进中,当国家急需钢材而我们的轧钢设备因缺少机件不能发挥潜力的时候,太钢就用他们轧钢的备件支援我们,使我厂的钢材产量能够提高。当前运输力量紧张,太钢又将他们的两个火车头支援了我厂。太钢这种共产主义协作精神给了我们很大鼓舞。
为什么我们这个小厂敢和太钢竞赛呢?这是因为我们故钢全体职工继承着抗日战争时期黄岩洞修械所“老八路”那种不怕艰苦困难的优良传统。我们承认太钢先进,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但我们相信,只要我们紧紧依靠群众,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也会在产量等方面赶上或超过太钢。
我们和太钢的竞赛,真正达到了相互促进、相互提高的目的。如9月29、30日,我厂出现了两个钢产千吨日,听说太钢要派人来厂参观,我们就总结经验,认真地向太钢的代表们作了介绍。当10月11日太钢钢产量达到一千八百三十九吨压倒我们的时候,我厂职工都很高兴。我们还以此为活教材,在职工中展开讨论,激发起群众的干劲。
10月14日,我们又获得日产钢二千一百五十吨的辉煌战果。10月24日太钢达到日产八千三百多吨钢以后,我们又以此做活教材向职工提出赶太钢的新任务。
后来,我们又围绕轧钢材开始了和太钢新的对战。在11月28到30日三天内,我厂轧钢车间每小时轧材二百三十二根,超过了太钢。12月2日太钢轧钢车间乙班一小时轧钢材二百八十根,又压倒了我们。这就促使两厂的友谊竞赛一浪接着一浪地推向高峰。
在这次竞赛中,我们有如下体会:
一、社会主义竞赛是一种最实际的共产主义教育。整个竞赛的过程,实质上是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过程。通过这种活动,可以鼓舞广大职工的革命英雄主义和进取精神,提高对社会主义事业的责任感。通过这场竞赛,全厂职工树立了爱护集体、关心集体的共产主义思想。工人们劳动热情高涨,涌现出大批积极分子,其中有六十七人光荣地入了党。
二、在这次钢铁大战中,全体干部都参加了劳动,办公室搬到了工地,干部和工人同餐同宿同劳动,一发现问题,就和工人共同研究,就地解决,工人和干部之间亲密团结。在管理制度方面,由于领导深入工地,有事同群众商量,打破了一些不合理的陈规旧律,许多工作都处理得迅速及时。
三、通过这次竞赛,使我们打破了小厂不能和大厂竞赛的观点。实践证明,小厂由于设备条件的限制在绝对产量上不能和大厂竞赛,但同样设备的单位产量可以和大厂竞赛。通过竞赛,我们还认识到,竞赛的重要意义在于相互促进、共同提高,树立起共产主义风格。
四、竞赛过程也是生产技术不断革新和提高的过程。为了提高产量,我们本着土洋结合的方针,进行了技术改革。我们已经创造成功小转炉化铁、炼钢、注锭三级设备成套炼钢法,让铁水、钢水自动流,这是炼钢技术上的一大革命。我们还把分散的小土炉群变成集中的小洋炉群,准备再逐步过渡到中洋炉群。我们现在已经实行定点、定员、定产、定领导,使“小土群”走上工厂化,使生产得以迅速提高。
今后,我们一定要和太钢进一步展开竞赛,通过竞赛,努力提高自己,在明年来一个更大的跃进。(附图片)
故县钢铁厂一角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