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阅读
  • 0回复

车间办学 工人夸好 大型厂矿赵各庄矿调动基层干部积极性办起许多学校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8-12-27
第6版()
专栏:

车间办学 工人夸好
大型厂矿赵各庄矿调动基层干部积极性办起许多学校
本报讯 河北省开滦煤矿赵各庄矿以车间为单位举办职工业余教育,在生产任务紧张的时候,职工们仍坚持了学习,作到生产、学习、休息三不误。现在,全矿各车间已经办起二十四所红专大学和红专学校,五个文化技术学习班。八千三百多名职工参加了学习,占职工总数的90%。
赵各庄矿是一个历史较久的煤矿。工人的平均工龄将近二十年,他们的特点是阶级觉悟高,生产经验丰富,文化低,学习要求迫切。解放前,职工中的文盲占84%左右。解放后,这个矿的党委在全矿大力开展扫盲运动,到今年8月已经基本扫除了文盲。在这个基础上,党委为了发动群众大办业余教育,决定车间办学。当时,全矿正在搞高产、实现水力采煤等,有些车间领导干部认为生产这样忙,没法搞教育;也有的干部对车间办学有神秘观点,还有部分技术人员和教师强调办学“正规化”等等。针对这些思想认识,党委发动群众,对车间办学这一新措施展开大鸣大放大辩论,同时,在干部会议上表扬了积极办学的“四一”、“七三”采煤区的干部,介绍了他们车间办学的经验,树立了榜样。通过务虚辩论,大家一致认识到如果不迅速提高工人的文化、技术水平,实现采煤水力化就会遇到很大困难。同时明确了在当前情况下,像“四一”、“七三”区那样,只要妥善安排生产和学习的时间,在抓生产的同时也抓教育,是能够办好学校的。全矿在党委统一领导下,由党、政、工、团的领导干部组成了矿级的文化教育委员会,统一领导全矿的职工业余教育。各车间和相当于车间的各区、科,在党支部的领导下,由支部书记、行政领导干部和工人组成校务委员会,负责车间红专学校的具体领导和管理工作。
赵各庄矿的经验证明,车间办学有很多好处。首先是调动了车间基层领导干部办学的积极性,加强了他们领导教育的责任感,扭转了过去车间只管生产,不管教育的倾向。许多车间的党政负责干部经常注意结合生产对工人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在召开各种会议布置生产任务的同时,都要讲一讲学习的目的和意义。并经常到课堂和职工家庭访问,听取教师汇报,及时掌握情况,帮助解决学习中的困难问题。
赵各庄矿工人多,工种多而且分散,生产也比较复杂。过去集中在全矿业余学校上课,工人们往往因为时间冲突或往返路途较远等原因,学习出席率不高。车间办学以后,不同工种的车间根据工人生产和生活的特点,在学习形式和时间安排上,尽量便于工人就近学习,减少跑路的时间,并且不影响工人的休息,这样,既便于生产,又便于工人学习。例如“七三”、“四一”等采煤区,根据每天三班的不同情况,确定了每班不同学习时间,有的在班前学习,有的在班后学习,居住较远的工人也可以选择合适的时间学习。遇有重大中心任务,则临时加以安排,一般是采取忙时少学、平时多学的方法,在高产日特别紧张的时候就缩短学习时间。车间党支部还精简了一些会议,提高会议质量,合理安排,尽量腾出时间来保证工人的学习和休息。为了便于工人就近学习,就在工人会议室、车间办公室,甚至在工地上课。由于采取了这一系列措施,工人的学习出席率由过去的30%左右很快提高到90%以上。
车间办学以后,单靠原来业余学校的五十多位专职教师,远远不能满足需要,各车间红专学校根据“能者为师”的原则,在工人、干部中聘请了大批教师来解决师资问题。仅教文化的就有一百多人。政治课教员由车间的党支部书记担任,技术课由本车间的技术员或老工人担任。这些教师熟悉生产和工人,讲课结合实际,学生感到很满意。
(洪敏生)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