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阅读
  • 0回复

英雄儿女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8-12-28
第5版()
专栏:

英雄儿女
俊卿雨田
我们获得了一次机会,到福建海防前哨之一、明末民族英雄郑成功的家乡——南安县成功乡进行访问,并在前沿阵地上会见了许多群众。成功乡是以郑成功的名字命名的。二百年前,郑成功曾在这一带操练海军,一举打败了荷兰殖民主义者,解放了祖国领土台湾。直至现在,他的伟绩还为乡人所赞颂,他的许多遗迹、遗物还为人们珍贵地保存着。今天,海防前线人民正在经历着比过去更伟大更艰巨的斗争,他们不仅担负起解放台湾的斗争,同时正在建设美丽幸福的社会主义家园。在我们这次访问中,看到许多田园被敌人的炮弹毁坏了,但是就在这些田园里获得了空前的丰收;许多美丽的屋舍被敌人破坏了,但在堆堆瓦砾的旁边却建起了无数的“地下宫殿”,办起了社会主义的集体事业——食堂、托儿所、敬老院。今天的海防前线、“英雄”的家乡,不论是在对敌斗争中或者在社会主义建设中,英雄之多难以数计。我们现在选其二三例告诉给读者。
在前线也能建设
“既坚持了对敌斗争,又坚持了生产”这对成功乡浯江村一带的民兵来说,并不是夸张的用词。
浯江村原有一千多座位于海滨的房子,在敌人疯狂的炮火摧残下,全部化为瓦砾了,村子周围的田地和海滨的盐坑里,有数不尽的弹坑,七百亩土地没有重新平整,已经无法耕种。乍看起来,好像这里只有对敌斗争,根本谈不上建设。但是我们却有足够的证据使人相信,敌人的炮火摧不毁浯江村人民的斗志,他们的对敌斗争和生产越干越出色。甘薯是这里的主要农产品,今年甘薯的总产量超过去年,盐业生产,单位面积产量也可增产50%左右,原来的家园虽然被破坏了,但在部队的协助下,另择新址重建了五百多间新的房屋,大部分群众已经迁入新居。
他们的丰收是怎样得来的呢?这里有几个例子就可以交代清楚。据党支部书记李江进说:今年他们种了一亩晚甘薯试验田,因敌人的炮击骚扰,种了七次才种好,有些麦子被炮弹打坏了,就重新平整土地种上,有的连续种了三次。8月29日,敌人疯狂地轰击这个村子,盐坑围堤被打开六个缺口,共有一百二十尺长,当时夜幕已经降临,海潮快要上涨,如不赶快抢修,全部围堤就会被潮水冲垮,一千八百公亩盐坑就会全部毁掉。村里的一百多个民兵,立即动员起来,下盐坑抢修,敌人的炮弹不时在海滩爆炸,民兵们没有一个退缩,到涨潮时被毁的围堤已经全部修好了。
敌人的疯狂炮击,激起了我民兵们的无比愤恨,他们决心练好本领,亲手惩罚敌人。9月21日,他们得到炮兵部队的同意,派了一批民兵到阵地练习打炮,经过半天的练习,除了操纵瞄准器以外全部学会了开炮的技术。就在当天下午,他们就亲手把一批炮弹轰向金门蒋军阵地。这支民兵队还经常练武,在最近冬训结束时进行射击测试,有98%达到了良好和优秀标准,成为全乡的优秀民兵队。
像传奇中的女英雄一样
成功乡下浯村有一支女民兵队,被前线部队命名为“花木兰突击队”。这支女民兵队在炮火中积极完成各项支前工作,她们的英雄事迹像传奇中的巾帼英雄一样,在前线军民中流传着。
“花木兰突击队”共有三十六个队员,最小的彭挑花只有十五岁,平均年龄也不过十七、八岁。她们在队长卓乌富领导下和村里的青年生产队一起,协助部队搬运物资,抢修公路桥梁。有一次,部队首长要求村里派出一批劳力强的民工,帮助开一条两里多长的公路,该村前哨一社社长王邦万决定派“花木兰突击队”去担任这一工作,部队首长一看是女的,怕她们完不成,但还是让她们试一天看看。“花木兰突击队”的队员们知道,这条公路不赶快修好,我们的大炮就不能进入阵地,所以个个生龙活虎似的,一进入工地就立即动起手来,挖的挖、挑的挑。大雨把衣服淋湿,手起泡出了血也不当一回事。战士们看到这种情况,生怕她们累坏了,就动员她们休息一会再干。但她们不休息,仍然不停地干。这条公路原来预定五天完成,可是三天一夜就全部修好了。战士们都称赞说:“小瞧不得,这支女民兵比男的还强呢。”
有一天,炮战进行得很剧烈,队员们突然看见某炮兵阵地起火了,她们都冲出防炮洞,提着灭火器和水桶,冒着炮火,飞跑地把水一桶桶提到阵地,把火扑灭,使部队没有受到损失。
在战斗的日子里,“花木兰突击队”的队员们看到部队又紧张又辛苦,衣服还得自己缝补浆洗,她们就商量好把这份任务担当起来,让战士有更多的时间休息,有充沛的精力来打击敌人。队员吴蚵论、吴秀惠看到战士的衣服破了,又找不到近似颜色的布来补,就把自己好的衣服拆下来补。队员们白天洗好的被子就连夜缝好,送到阵地上去。
一支“小舰队”
成功乡到前线某岛的海面上,已经成为一条打不断的海上航线。在这条航线上,经常有一支运输船队往来于金门敌人心腹之间,夜以继日地把物资运送到坚守前线某岛的解放军手里。金门的敌人简直恨透了他们,每当他们扬帆出海,敌人总是把成批炮弹倾泻在海里,企图消灭他们,但是敌人每次都失望了,这支船队照常畅行无阻。岛上的解放军战士,给这支船队送一个光荣的称号,叫作“海上小舰队”。
说起“海上小舰队”来,前线人人都知道。他们是由成功乡三十八个民兵组成的。这三十八个民兵,有的和敌人在这条航线上已经斗争了几年,敌人的一套鬼把戏,他们已经摸透了。今年7月间,工作组向他们宣布了一项新的支前任务——要在敌人心脏之间打通一条海上航线,把军用物资源源不绝地送到前线某岛解放军手里。不等工作组讲完最后一句话,三十八个人已经全部报名了。当天晚上,大家就动起手来,一面修整工具,一面研究对付敌人的办法。社里也派了社委洪九得来领导这个船队。从此,他们就担起这个艰巨的任务,日日夜夜在海洋里和风浪、炮弹搏斗。
9月10日,夜色漆黑,星星闪着微光在空中抖擞,几里外的金门像死去的一只大海龟一样横躺在海上。“小舰队”划破滚滚巨浪用高速向某岛开航了。警惕着的船员们已经作好了一切准备,桅绳被拉得吱吱直响,每个人的眼光都紧紧盯住这个“死海龟”不放,一道一道封锁线穿过去了。正当船员们松了一口气的时候,忽然间从敌岛上升起了两团火球,直向海面降来。洪九得马上喊了一声:“照明弹,散开!”,话还没有落音,紧接着是无数声巨响,炮弹片和浪花直向船上飞来,一丈多高的水柱挡住了去路,硝烟呛得连眼睛也睁不开。就在这种情况下,船员们勇敢地把船从弹片纷飞中钻过去了。满载物资的“金胜利”号船盆面被炸伤两处,桅绳也被弹片割断了,船身被炮弹、浪花震得团团转,海水也往船中直冒。船员洪水灿瞧了瞧堆着的物资,猛然从船底钻出来,使劲拉住了桅绳,一处一处结起来。老舵手洪水汪在万急中找到舱盖,堵住了漏洞。他们终于冲出了炮弹重围,和岛上的解放军战士胜利地会见了。(附图片)
成功乡民兵正在进行军事训练。他们决心在短期内把军事技术提高到正规军的水平。
新华社记者 相知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