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5阅读
  • 0回复

气象事业的新发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8-12-28
第7版()
专栏:

气象事业的新发展
中央气象局局长 涂长望
今年以来,我国气象事业有了飞跃的发展。到11月底为止,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现有气象台二百零二个;气象(候)站二千三百九十九个;新建气象哨二万八千七百六十二个;看天小组四十五万三千七百四十五个。气象联络员就更多了,一省就有几万、十几万甚至几十万,仅河南一省就五十多万。全国工农业大跃进的形势,带来了气象事业跃进的高潮,群众性的技术革命运动促进了气象工作的发明创造。广大群众特别是农民群众要求了解、掌握、战胜自然的迫切愿望,促进了气象事业的大发展。
今年,有两个主要措施,推动了气象事业的前进。一个是气象工作体制下放,把气象工作的领导权交给各级党委;一个是把气象科学交给群众来办,使技术人员的科学研究和广大群众的实践相结合。这两条措施一经贯彻,就使我国气象工作出现了一种生动活泼的新局面。从此,气象工作跳出了教条主义的圈子,变成为全党全民办气象事业,变成为适合我国具体情况的社会主义气象事业。这是一个根本的转变,这种转变,是在党的领导下进行的。
气象科学交给全党全民来办,才能明确方向,才有群众的拥护,才能使我国的气象事业有独创的风格。这种风格,集中的表现在以下两件大事上。一件是:在全国组成星罗棋布的气象服务网;一件是:在全国普遍开展单站补充预报。
组成全国气象服务网的标准是:专区有台、县县有站、乡乡(人民公社)有哨、社社(队队)有看天小组,并能结合农业生产进行服务;同时普遍深入地开展宣传,达到人人懂气象,人人用气象。现在,已有河南、云南、广西、山东、黑龙江、贵州、广东、甘肃、上海、湖北等省市组成了气象服务网,其他省区也可能在今冬明春完成。通过它可使气象工作和生产任务紧密结合。目前,无论在农村、城市、工厂、商店、公园、电影院,都有天气预报。人们用各种不同颜色的信号旗,以及天气广告牌、气象灯等不同标志,来表明天气的变化。仅山东一省就有十四万套信号旗,平均一平方公里一套。这样,就把天气预报传到了每个基层生产单位,基本上达到了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补充订正预报是我国气象工作的独创。它首先是由云南镇雄气候站创造的。这种工作方法是:气候站在气象台预报大范围天气的基础上,结合地方性的天气特点和农民的看天经验,作出适合本县的补充天气预报。有些气象哨和看天小组用同样的办法做出本乡本队的天气预报。天气预报经过层层补充订正之后,准确率有了很大的提高,一般的均在90%以上。如云南省玉溪县高含乡看天小组,在收听预报台及气象站的预报基础上自7月13日到8月15日发布预报十四次,每次都百分之百的准确。其中四次与气象站的预报有矛盾,但事后证明,看天小组的预报是正确的。农民的预报不仅准确率高,而且能密切结合生产,如河南省广武一社气象哨根据气温变化情况,每隔五天到田间详细调查一次,发现有虫开始繁殖,就大量喷射“六六六”等药品,结果虫害大为减轻。
这样,不仅气象台能做预报,而且广大的气象站、气象哨、看天小组也能做预报,打破了世界上只有气象台能做预报的迷信。
有了这样稠密的气象服务网,有了这样准确的密切结合生产的预报,自然就会得到全党全民的支持,广西农民唱道:“未卜先知气象台,风雨消息传下来,播种收晒安排好,粮粒还家怎忘怀。”这首歌谣代表了广大农民的心情。
我们相信,只要坚持依靠党委,政治挂帅,破除迷信,走群众路线,我国的气象工作一定能在几年之内,在人工控制局部天气、中长期天气预报、观测与仪器的质量和技术的主要方面,赶上或超过一切资本主义国家。(附图片)
全国农业气象观测网历年发展情况
河南省建成气象服务网,在农村的气象指挥台用不同颜色的旗子把天气的变化告诉给社员。新华社记者 唐茂林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